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关于读书的一些零散思考

2017-09-29  本文已影响235人  6e161a868e6e

近期在悟空问答做的一些关于读书的思考。

如何才能读出智慧,在我看来有两个方法:

第一个,读书一定不要求甚解

你在读一本书的时候,不要求全、不要求完美,只要这本书里面有一个点能够给你带来一点启发、一点思考,而且你能够把它消化吸收为你自己的知识体系里,这就够了。如果能够运用到你今后的生活、工作、学习中,那就更棒了,这就是一个智慧点。

不要认为一个书读出一个智慧点非常的少,如果你一年能够读100本书,那就是100个智慧点啊,这100个智慧点,你能都用起来,对你将会产生多么大 改变。俞敏洪大学四年读了800本书,800个智慧点就能早就一个新东方的CEO。

那你读5年、读10年,能读完1000本吧,1000个智慧点,你离世界首富都不远了。所以,每一个智慧点、每一个机会都能够让你成长一分、精进一步,久而久之,一定能够变成一个非常厉害的人,这就是通过不求甚解的方法来读出智慧。

第二个,读书一定要求甚解

这与前面的方法不太一样,求甚解的前提是你读的书一定要有价值的,值得你去花大量时间去研究思考、反复查阅资料考证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上学时读的教材,各种考试书籍,都是经过无数前人验证的,对于你的职业发展是有帮助的,所以你反复的去读、求解、背诵、记忆,这都是值得的,它本身就是智慧的化身。

也正式因为你当时读了这么多书、考了这么多试,才成就了现在的你,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和提问分析能力,更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对于目前市面上比较畅销的书籍,你根本就没有必要花那么多时间挨个去仔细精读了,只要大体看一看就可以了。所以说通过求甚解的方式,将一本非常经典的书研究透,由此来开启这一个领域,占领制高点,这就是通过精读和求甚解的方式来读出智慧。

上面这两个方式都可以帮助楼主读出智慧,我建议是两个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久而久之,你一定可以变成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为什么读了很多书却感觉没有什么长进?

这不仅仅是你自己一个人面临的问题,而是很多读书人面临的问题,读了很多书,却发现自己没有什么进步,久而久之就不愿意读了,因为没有反馈,没有激励,自己没有办法坚持下去。具体来看,原因主要是有三个:

第一,也是最关键的,读过的书没有被用起来

你只是单纯的在去读书,并没有去使用里面的知识,也没有去验证书里面讲的是对还是错。比如你读了一本番茄工作法,但只是看书,没有亲自去订一个25分钟的闹钟,去尝试一下能否25分钟内不看手机、不走神、全心贯注的去做任务。

或者,你学了一个工具,比如印象笔记,但你自己就从来没有下载印象笔记软件去尝试,它到底是不是对你的知识管理能带来帮助。即使你读完了《断舍离》,但你根本就没有回去将你的家庭环境、对你的衣柜、厨房进行断舍离,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没有与自身关联起来,所以读了很多书,一定不会有长进的。

第二,没有做思考

你是读了很多书,但是书里面讲的道理乍一听都很对,都是作者在引导着你走,而不是你引导着作者走。比如说你读了十本书,都在讲时间管理,但每一本书的观点都是不一样的,可能读第一本的时候感觉他说的对,但读第二本书的时候,你又觉得第二本书作者说得对,所以最后读完之后,你会发现每一本书都有道理,但是就是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所以也不会有长进。

第三,自己不做笔记

很多人读书的时候,都是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但读完后一个字都没有留,这种不做标注的读书,一定也是效果非常差的。虽然说我们大脑是有无限潜能的,但是我不相信任何人读一本书之后不做笔记就可以记住全部的 知识。

所以做笔记的过程,就是你理解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不做笔记自然没有办法融会贯通知识,无法将内容吸收到脑海里。

如果你能做到以上三点,不出3个月,你会发现读书带给了新的认知,你自己也成长了。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和终生学习?

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20年前,如果你不学习怎样使用电脑,你也不可能今天在悟空问答上提出这个问题。那你是怎么样修电脑呢,要么是有人亲自手把手的教你,要么就是自己买了一些书籍、看了一些材料,或向人请教,才学会如何使用电脑。

ok,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读书和终生学习。

第一,可以能够让你与时俱进,不会被时代淘汰

你可以想一下,如果你现在读的书籍还是上个世纪、或者1000年前的书籍,都是关于怎么样造弓箭、早大刀、造农用器材的,你的认知将永远停留在中世纪时代水平。你与现在的科技时代完全格格不入的,根本没有办法在当下的社会生存。

所以,就需要学习和吸收你所生存的时代,它要求你具备的知识,而这些知识一般都会通过书籍的形式展现出来。所以,作为普通人,而不是一个专注于前沿领域的人员,多读书、多向这个时代靠近,就可以了,所以需要坚持终身学习。

第二,不是你想不想学,而是你本能的就会去学

你的潜意识里,是一直在坚持终身学习的,比如你提出这个问题,本身就代表了你对于这事产生了疑惑,所以希望能够获得解答,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恰巧这个问题书里面并没有讲到,如果书里面有讲到的话,你可能会买了这本书,找到这本书,然后通过读书得到答案。

所以你发现,并不是你自己刻意去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而是你自己本身就有这种本能,要求你去学习,潜意识里就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这整个过程会贯穿于你的一生当中。

所以从这两个方面来看,你应该能理解为什么要读书和终生学习了吧。相信自己,读书和学习是被无数人证明过的有效的进阶方式,坚持下去,给未来一个更加优秀和惊艳的自己。加油加油!!!

你觉得读书有趣?

先给出我的答案,读书非常非常非常有趣。

第一,变相的、有益的拖延很久之前,我也是一个不爱读书的人,但是曾经有一阵,我需要写很多报告,发现写报告需要看很多的英文材料,感觉非常痛苦。所以我就拿起了一本书去读,突然间发现,当存在一个更加困难的事情时,读书就变得就相对比较简单,也就会比较有趣。后来我一有艰难的任务,我就会去读书,好吧,这其实也是拖延的一种。

第二,读书就是打怪升级、打通认知的过程。当你读书多了,你会发现读书就是一个打怪升级的过程,每读一本书就会学习到一个新的知识点,至少一个有价值的。读的越来越多,你所学习的经验就会越来越多。

就好像打游戏一样,当你的经验值攒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升级,每升级一次就会学习一些新技能,然后用这些技能去打更高级的怪,慢慢获得更多的财富。所以这么想的话,读书和玩游戏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一个打怪升级,最终实现个人成长的过程。

第三,书能够告诉你很多你所不知道的东西。也就是说,书永远比你知道的多,这就非常有趣,你完全是在探索自己未知的世界,就像人类探索月球和太空一样。我不相信你可以把任何一本书里面的知识都记住,总有一些点是你不知道的,总有一本书是你没读过的。所以你多读一本,相当于知道的更多,这是一个超级有意思的事情。

第四,多读书你会认识更多的人。读书,不仅仅是局限于书本,也能够帮助你认识更多的爱读书的人,参加读书会、参加学习型组织,认识更多知识型达人,慢慢地自己也可以变成一个知识IP。所以,这么想起来读书是一件非常有趣,而且能够振奋人心的事情,我每年读300+本,读书带给我的快乐不止于此!

怎样提高读书效率?

读书效率反映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读得快,另一个是读完能记住而且还弄明白。所以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回答:

第一,提高读书的速度

现在有一些快速阅读的方法,比如王者速读法、10倍影像阅读法、高效阅读术等等。这些方法的一些技巧,可以让你快速吸收一本书的精华,忽略哪些没有什么价值的知识。我个人比较推荐一本《王者速读法》,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看一下这本书。

它的基本理念:转变读书心态,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你是书的皇帝,书要为你服务,这个方法告诉你要30分钟读一本书,5分钟看书的前言和目录,5分钟快速翻页查看书里面的图表、标题,剩下20分钟读你所关注的重点。这样就可以快速读完一本实用类书籍。

第二,读完书后能记住

我有两个非常高效的方法可以借鉴。一是读完之后一定要做笔记,一定要做笔记,一定要做笔记,重要的事说三遍。

一切不做笔记的读书都是耍流氓。做笔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再次梳理、以及消化所收集的知识的过程。笔记可以做的非常详细,但至少一定是一个大纲,能让你在今后看到笔记的时候,就能够回忆起书里面重点讲述了哪些知识。

二是一定要多分享。这种分享包括是写作,也包括与人交流和互动,你在与别人分享的过程当中,一定会让自己的表达更加结构化,观点非常清晰,而如何将书里面的知识变成自己清晰的观点,这本身就要求你具备强大的归纳、总结、输出。久而久之就提高了你的读书效果,让你读完之后能够,记住看得懂。

通过这些方法,绝对可以让你在3个月内变成一个高效的读书达人!

大学生如何读书更有用?

在明确如何读书更有用之前,请楼主务必先知道自己的读书目标,是为了做科研还是为了今后的工作。因为这问题需要从这两个方面来考虑。

1、如果是为了做科研。那么我建议一定要读你研究领域里所有的经典书籍,包括各类著作(哪怕是十六世纪出的),包括现在各类研究前沿成果,而且请逐字逐句的态度去读,不明白或不懂的问题,要自己去请教、考证。因为你今后的科研工作一定需要基于这些经典名著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创新出一个新的点,而如果没有积累或者积累不扎实的话,是没有办法去打造一个好的创新效果的。所以,在这个角度来讲,让读书更有用的方法就是一定要精读、细读,直到自己完全明白。

2、如果是为了找工作。我建议楼主一定以量为主,就是广泛的读,包括与你的专业领域相关的书籍,也包括不相关的书籍。我建议多看一些实用类书籍,来提升你的技能,比如人际沟通、时间管理、组织管理等,这些书籍学校里并没有专门的课程来讲授,需要你自己去学习,这就有一了一个机会。

如果大部分大学生都没读过、没学过这些技能,而你因为读完这些书,自然比没读这些书的大学生更具优势,你比他们懂得多。所以,自然而然对你今后的工作就会有帮助,升职、加薪都是有可能的。从这个方面来看,为工作的话,自然是以量为主。

所以楼主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如何让读书更有效。但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讲,读书比不读书一定是有用的,只要你读书,你的眼界、心力、思维、能力、想法与别人一定是不一样的。而且读得越多,与别人拉开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你也就会成为一个更加有用的人。

读书和看电影,哪个更有趣?

每个人观点不一样,我是个爱读书的人,所以我觉得看书有趣,原因有三,仅供参考哈,可以了解一下,一个爱书的人为什么会喜欢读书。(应该和你的想法不一样)

第一,读一本书,就好比“活”了一次

不管是什么什么书籍,都是一个人思想和知识的总结、呈现,除了我们经常公认的文学、经典、历史、地理、专业和非专业书籍外,即使是科幻、情感、修仙类小说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比如《诛仙》等玄幻小说,情节虽然虚构,但知识体系庞大,里面涉及到各类上古神话传说、异兽的知识,作者也是参考了很多经典书籍和著作写的,所以,如果你研究这个方向或对这个感兴趣,读这类书籍也是一个好方法。

对于文学、名著,长辈家长从小就教育我们要读,足以说明是多么的有价值。但以前我也不爱读,觉得好苦涩,没什么意思。但当我真正读完几本以后,比如三国演义、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等等,真真的被震撼到了,公认的名著到底是名著,无论从内容丰富度、情节曲折、引申寓意等等各个方面,都是其他书籍无法比拟的,第一遍读你是在了解一个故事,第二遍第三遍读你会越来越发现有趣,一个人物怎么会经过作者手法,就经历了这么高潮低谷呢。

第二,读书促进成长,时间越久,越看得见摸得着

一书一世界,一叶一浮尘。读书多了,你会发现,哪怕你只有20岁,你却经历过了无数人生,从1岁的婴儿,到5岁孩童,到20-30岁青年意气风发,40岁中年辉煌或危机,60岁看破人生,80岁如流星一般飞逝。人生如戏,人生又何尝不是如书呢?你在书中看到的一切,一定会潜移默化的被你吸收,然后映射在你的现实生活中。

如果爱看文学,看100本,你也会写文学了,写的文章绝对吸引人;如果你看武侠小说,看上100本,你对武侠世界也有自己的认知,甚至可以构建出你自己的武侠世界。但如果你看专业类书籍,你会发现你的工作能力不断提升,一年加薪,两年升职,五年年薪百万都有可能,这就是读书带来的效用。

第三,读书可以和玩游戏一样,打怪升级有乐有趣

我们都玩过游戏,每次打怪升级、学习新技能都非常开心,所以才会上瘾。其实读书也是一样的,读100本书,你可以打开一个新世界,认识更多朋友,读200本书,你可以去做分享,获得口碑和认可;读500本书,你可以开课讲述读书方法、读书感悟;读800本,你可以成为下一个俞敏洪(大学4年读了800本)。如果能读到1000本,请告诉我你的联系方式,我想向您学习。

1000本,是我的读书目标,所以,我的名字叫千城,梦想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因为在我看来,读书就是一件打怪升级的事,如此充满乐趣,以至于总是忍不住与人分享读书的快乐与收获,与身边的人一起读书、精进、成长。

从小到大一直看不进书,我要怎样才能喜欢上看书?

有很多人都非常想读书,可就是看不进去书。越是看不进去,还越迫切的希望提升自己,特别希望能每天坚持读书,努力、积极、实现个人成长。结合我自己的读书经验,我可以给你提出三条建议,都是非常实用经过实践的建议,供你参考。

第一,一定要随身、随时、随地携带一本书。不管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只要你的包里身上永远装着一本书,当你空闲的时候,你总会有意无意的拿出来去看一眼。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读书习惯,不要小看这个看似简单的事情,2个月,你就会带来改变。

当你培养出了读书习惯之后,慢慢的就会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然后再逐步过渡到专业书籍,不过这种方式可能比较耗时间,但是一般是最稳妥的方式。

第二,多认识爱读书的小伙伴。人都是一个群体性动物,具有社交属性,如果你是自己在看书,没有人监督,没有人给你反馈,那你肯定是坚持不下去的。但如果你认识了一群人,他们都在看书,你的朋友圈里面十个人,有八个人在看书呢,你也会被带动起来看书。

因为他们每天和你讨论的、发朋友圈晒的、和你说的都一定是书里面的知识,你感觉他们非常高大上,然后你也想变的高大上,所以就会读书。

第三,看书,一定要从自己感兴趣的书入手。从小到大,我们一直接受教育,一直看教材,都是老师让我们看的书、做的题,我们都比较反感,都不想做,那是因为这些东西是我们不感兴趣的。而我们对一些小说、故事、文学就非常感兴趣,因为相比教材而言,这些非专业书籍非常有趣。

但现在为什么成年后,连这些书都读不进去了呢?因为现在没有人逼你看教材了,所以你觉得这些小说文学也很苦涩了,本质就是自己不感兴趣了,所以不读了。所以,还要找感兴趣的、难度更低的一些书来读,先入门,先培养自己的兴趣,不要高估自己的读书能力,踏踏实实养成读书习惯,会受益终生。

结合我自己的经验,通过这3个方式,一般不出2个月,你就会培养出自己的阅读习惯,一旦当你培养了阅读习惯,你会发现读书是一件充满快乐的事情,就会喜欢上看书。

因为读书,你感觉自己每天都在进步,一点点地探索新知,实现成长!

有哪些关于教育学的电影和书籍推荐?

关于教育学的书籍和电影其实有很多,结合我看过的一些书籍和电影,我把个人认为比较好的推荐一下,仅供楼主参考。

第一,《理想国》

这本书是柏拉图在生命中期的时候的一些对话,里面包含了他对与政治、哲学、认识论等一些详细见解,这本书被评为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之一。书里面的主角主要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两个人对话,包括一些场景描述。

在同一背景下,它主要是以理论为基础,谈论了一个关于系统的构建理想国家的方案,这里面涉及到对于教育的一些观点,柏拉图和苏格拉底都都希望通过教育的方式来构建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但这本书的阅读门槛比较高,有一定的阅读难度。

第二,《风雨哈佛路》

这是一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从贫民窟出来的小姑娘,她父亲整体酗酒吸毒,母亲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但是她依然依靠着自己的努力,从老师那里争取到了一张答卷,然后获得了读书的机会,而在漫漫的求学路当中,千方百计地又申请到了哈佛的全额奖学金。

不过她最后穷到连去面试的时候,都穿得非常破烂,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但是贫穷并没有阻碍这个主角到哈佛求学的决心,最后在她的人生奋斗里面,通过教育改变了自己。

第三,《三傻大闹宝莱坞》

这部电影我想楼主肯定知道,讲述的内容与国内的理工科大学十分相似,学校的体制扼杀了创造力。但是,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勤奋,证明了人应该为兴趣而活,而且能够为了兴趣而活,而不能一直追随条条框框,而是要追随自己的内心。通过读书,基于教育,但也要跳出教育,在这一过程当中才能获得成长。

读书有用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读书当然有用。

那为什么这么多人还不能安心来读书?因为人们太心急了。

读书有用,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实体书、电子书、各种知识大咖、老师、学生、教育系统等等。所有这一切存在基础就是书籍,书籍是知识的载体。但即使这样,还是很少有人能静心来读书。原因主要是有两个:

第一,现在是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所以人们都求快,太心急。比如,五分钟学会演讲,一个小时学会PS,但实际上这都不可能的,它需要你话费大量时间去研究、模仿、学习、练习。

第二,当前是以物质为基础的社会,人们更多关注:我能否在短期内获得收益,比如赚到钱。而读书又是一个长半衰期的事情,读书无法让你在1个月内或者1年内赚到钱,这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读书与这个社会以及人们的需求可能并不符合,导致人们就静不下心来去读书。

我自己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但以前是不爱读书的。结合我自己的读书经历,如果想做到安心去读书,我有两个建议:

第一,必须先培养出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随身包里面装着一本书,不管是纸质的还是Kindle,当你一旦闲着的时候就拿出来去阅读,也不管读的效果怎么样,先这么坚持做1-2个月,就会培养出一个阅读习惯,然后再关注质量和效果。

第二,多认识爱读书的人。人具有社交属性,都有自己的圈子,如果你的圈子里面有几个非常爱读书的人,他们天天在朋友圈晒自己的读书量、读书笔记,你也会受到影响,进而会读更多的书籍,也就会和他们一样安下心来去读书。

阅读文章时,心里默读正常吗?

我平均每年读300本书,要是不正常,那我这回早就进精神病医院啦,so,我还在这里回答问题,就说明: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楼主想多啦~~~不过结合我的经历,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释这个现象,供你参考哈。

第一,我们从小受的教育的影响,还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尤其是语文题刻,老师是不是要求你上课默读,当然偶尔还会要求你大声朗读,或者早读。正是因为这种教育,所以潜移默化的在你的意识里,就有了默读的习惯了。注意哦,这个习惯是后天养成的,不是先天的,所以这也表示,是可以改正的,只要刻意练习就好。

成年以后,虽然没有老师提示了默读,但我们拿起书本,还是会不自觉的默读,包括你在看我这个回答的时候,肯定也有这个感受。不过不要紧啦,你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快速阅读的方法来改正,也就是下一个点要说的。

第二,现在有很多快速阅读的方法,只要经过训练就可以获得。比如王者速度法等等,都提倡不要默读、用眼睛进行快速吸收知识,而消除默读的基本方法就是用手指放在书本上,一行行快速刷,慢慢的用手指引导你阅读,就不会默读了。

但可惜的是,在我们接受的教育里面,并没有教我们如何去做快速阅读,但这一方面也反映出来,只要你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消除了默读这个习惯,就能成为一个阅读达人啦。只要你经过刻意练习,就可以把默读变成快速阅读,从而,享受阅读的乐趣。

第三,默读有些情况下,也是有效的。你没有看错哦。假如你先做正在读一些专业性的文章,我们需要精读,需要消化和理解,所以默读可以帮助加深理解。而如果你读的文章是自己熟悉的,而且了解文章大意,那默读就会限制你的速度啦。

对于一些实用书籍,一般都是可以快速阅读的书籍,就要通过手指引导的方式,消除默读,因为一些内容完全是可以被快读,或者不读的,你可以直接跳过去了,而且并不会影响你的读书效果。所以,楼主在以后读书的时候,可以判断一下文章,到底是采用精读的方式,还是采用快速阅读的方式,然后再决定是否需要默读。

现在我们最需要学习什么知识?

学习瑜伽的书

我推荐3本书作为你入门冥想的书籍,可以参考一下。

第一本,《正念冥想——遇见更好的自己》

这本书非常适合冥想的入门选手,如果你每天很忙,但却又很想通过日常的冥想练习来减轻压力,因为冥想可以让你缓解疲劳,可以帮助你控制焦虑、不好的情绪。一般人都会通过冥想来获得身心的幸福,并且增加幸福感。在我看来,这本书可以作为你非常好的一个选择。

书里面讲述了非常多的冥想方法,比如你可以对你的身体进行一个系统扫描,可以通过坐着、站立等方式,从你的行动方法到一些固定的模式,也可以设计出来1-2个月的练习方案,所以你可以将这些内容融入日常生活。

第二本,《初学者的冥想》

在这本书中,你可以发现很多最简单,最常见的冥想练习,冥想可以帮我们完成最深的渴望,发现内在的自由和喜悦,并实现与生命的一体感。透过它,我们会更彻底的明白自己究竟是谁,在这个独特的生命中,如何更有智慧的活着。

这本书的作者康菲尔德是结合正宗佛法与西方心理学的卓越精神导师和超个人心理学家。所以,这本书综合了所有冥想练习的精要,如果感兴趣,那你一定要读哦。

第三本,《冥想5分钟,等于熟睡一小时》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冥想教练,对于冥想,他有自己的想法,作者按照课程的方式进行了设置。所以跟着作者的观点走就可以了。非常简单易做,容易实践,从数呼吸冥想到甜蜜冥想,从宇宙冥想到专注冥想,总有一款适合你现在的状态。

其实冥想可以帮助我们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是绝对是有效的,通过冥想不仅会带给你心境平和,也会对个人体质有明显的改善,也很少生病了。所以,加强冥想,会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状态。

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一本书《批判性逻辑思维》

在个人成长领域,有三个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写作能力、演讲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其中,我认为,逻辑思维能力是最重要的,所以,一直在研究和学习高阶的逻辑思维,也读了很多书籍,其中这本《批判性逻辑思维》带来的影响更大。

第一,有完备的理论依据

这本书从最根源的理论层面,梳理清楚了,批判性逻辑思维是什么?可以分为哪些维度?具体包含哪些因素?每个要素之间如何关联?

对于这些方面,这本书都梳理的很清晰,能让你在脑海中构建一张地图,是什么、去哪里、在什么位置等等,非常清晰。

第二,操作性非常强

逻辑思维听起来非常高大上,但最终还是要落到实际层面,即某个逻辑思维,到底怎么用?只有能用起来的逻辑思维,才是真的有效的。这本书里就针对很多现实的案例做了讲解。

比如男性应该如何搭讪女性,这个案例是不是非常真实,书里面就从推论、归纳等多个角度提出了一些思路,分析了什么情况下回搭讪成功或失败,应该采取何种应对策略。

第三,具有丰富的逻辑思维模型

模型是逻辑思维的集中展现形式,比如常见的5W2H、六顶思考帽子等等,都是一种思维方式。这本书里面也提到了很多非常实用的逻辑思维模型。

如果自身基础扎实,可以一次性学习到很多高效、实用的模型,对今后的工作、生活,都可以直接用起来,反复验证某个模型是否有效,最终,找到几个说十几个非常适合自己的模型,并将它们打造成自己的硬本领。

现在流行收“智商税”,其实就是指智商高的人有高阶的逻辑思维方式,他们所考虑的事情、维度、因素,要远远多于低智商的人。因此,学习和锻炼逻辑思维,是实现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