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刘子》卷55九流诗解浇淳时异风化应殊古今乖舛政教宜隔因时制
刘勰《刘子》卷55九流诗解浇淳时异风化应殊古今乖舛政教宜隔因时制宜
题文诗:儒者晏婴,子思孟轲,荀卿之类.顺阴阳性,
明教化术,游心六艺,留情五常,厚葬文服,
重乐有命,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
尊敬其道,然而薄者,流广文繁,难可穷究.
道者鬻熊,老聃关尹,庄周类以,空虚为本,
清净为心,谦挹为德,卑弱为行,居无为事,
行不言教,裁成宇宙,不见其迹,亭毒万物,
不有其功.然而薄者,全弃忠孝,杜绝仁义,
专任清虚,欲以为治.阴阳家者,子韦邹衍,
桑丘南父,之类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
敬受民时,范三光度,随四时运,知五行性,
通八风气,以厚生民,以为政治,然而薄者,
拘于禁忌,溺于术数.名者宋钘,尹文惠施,
公孙捷类.其道主名,名不正则,言不顺是,
故定尊卑,正其名分,爱平尚俭,禁攻寝兵.
故作华山,之冠以表,均平之制,则宽宥说,
以示区分.然而薄者,捐本就末,分析明辩,
苟饰华辞.法者慎到,李悝韩非,商鞅之类.
术在明罚,讨阵整法,诱善惩恶,俾顺轨度,
以为治本.然而薄者,削仁废义,专任刑法,
风俗刻薄,严而少恩.墨者尹佚,墨翟禽滑,
胡非之类.俭啬谦爱,尚贤右鬼,非命薄葬,
无服不怒,非斗诸说.然而薄者,其道太促,
俭而难遵.纵横家者,阚子庞愋,苏秦张仪,
之类其术,本于行仁,译二国情,弭战争患,
受命而不,受辞因事,而制其权,安危扶倾,
转祸就福.然而薄者,苟尚华诈,而弃忠信.
杂者孔甲,尉缭尸佼,淮南之类.明乎阴阳,
通于道德,兼儒墨合,名法苞纵,横纳农植,
触类取与,不拘一绪,然而薄者,芜秽蔓衍,
无所系心.农者神农,野老宰氏,汜胜之类.
术在务农,广为垦辟,播植百谷,国有盈储,
家有蓄积,仓廪充实,礼义生焉.然而薄者,
若使王侯,与庶人并,耕于野无,尊卑之别,
失君臣序.观此九家,之学其虽,旨有深浅,
辞有详略,偕僪形反,流分乖隔;然理皆同,
俱会治道,迹虽有殊,归趣无异.犹五行相,
灭还相生;四气相反,而共成岁;淄渑殊源,
同归于海;宫商异声,俱会于乐;夷惠同操,
齐踪为贤;二子殊行,等迹为仁.道者玄化,
为本儒者,德化为宗,九流之中,二化为最.
道以无为,化世儒以,六艺济俗;无为也以,
清虚为心,六艺亦以,礼教为训.若以教行,
于大同则,邪伪萌生;使无为化,于成康则,
氛乱竞起.为之何者?浇淳时异,风化应殊;
古今乖舛,政教宜隔.以此观之:儒教虽非,
得真之说,然而兹教,可以导物;道家虽为,
达情之论,违礼复不,可以救弊.今治世宜,
礼教为先,嘉遁之士,应以无为,是务则操,
业俱遂而,身名两全.九流同源,百川归海.
真情不变,真法常变,变以适情,三因制宜.【原文】儒者,晏婴、子思、孟轲、荀卿之类也。顺阴阳之性,明教化之术,游心于六艺,留情于五常,厚葬文服,重乐有命,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尊敬其道。然而薄者,流广文繁,难可穷究也。道者,鬻熊、老聃、关尹、庄周之类也。以空虚为本,清净为心,谦挹为德,卑弱为行,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裁成宇宙,不见其迹,亭毒万物,不有其功。然而薄者,全弃忠孝,杜绝仁义,专任清虚,欲以为治也。阴阳者,子韦、邹衍、桑丘、南父之类也。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受民时,范三光之度,随四时之运,知五行之性,通八风之气,以厚生民,以为政治。然而薄者,则拘于禁忌,溺于术数也。名者,宋钘、尹文、惠施、公孙捷之类也。其道主名,名不正则言不顺,故定尊卑,正名分,爱平尚俭,禁攻寝兵。故作华山之冠,以表均平之制,则宽宥之说,以示区分。然而薄者,捐本就末,分析明辩,苟饰华辞也。法者,慎到、李悝、韩非、商鞅之类也。其术在于明罚,讨阵整法,诱善惩恶,俾顺轨度,以为治本。然而薄者,削仁废义,专任刑法,风俗刻薄,严而少恩也。墨者,尹佚、墨翟、禽滑、胡非之类也。俭啬、谦爱、尚贤、右鬼、非命、薄葬,无服、不怒、非斗。然而薄者,其道太促,俭而难遵也。纵横者,阚子、庞愋、苏秦、张仪之类也。其术本于行仁,译二国之情,弭战争之患,受命不受辞,因事而制权,安危扶倾,转祸就福。然而薄者,则苟尚华诈,而弃忠信也。杂者,孔甲、尉缭、尸佼、淮南之类也。明阴阳、通道德、兼儒墨、合名法、苞纵横、纳农植,触类取与,不拘一绪,然而薄者,则芜秽蔓衍,无所系心也。农者,神农、野老、宰氏、汜胜之类也。其术在于务农,广为垦辟,播植百谷,国有盈储,家有蓄积,仓廪充实,则礼义生焉。然而薄者,若使王侯与庶人并耕于野,无尊卑之别,失君臣之序也。观此九家之学,虽旨有深浅,辞有详略,偕僪形反,流分乖隔;然皆同其妙理,俱会治道,迹虽有殊,归趣无异。犹五行相灭,亦还相生;四气相反,而共成岁;淄渑殊源,同归于海;宫商异声,俱会于乐;夷惠同操,齐踪为贤;二子殊行,等迹为仁。道者玄化为本,儒者德化为宗,九流之中,二化为最。夫道以无为化世,儒以六艺济俗;无为以清虚为心,六艺以礼教为训。若以教行于大同,则邪伪萌生;使无为化于成康,则氛乱竞起。何者?浇淳时异,则风化应殊;古今乖舛,则政教宜隔。以此观之:儒教虽非得真之说,然兹教可以导物;道家虽为达情之论,而违礼复不可以救弊。今治世之贤,宜以礼教为先,嘉遁之士,应以无为是务,则操业俱遂,而身名两全也。【译文】《九流》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晏婴、子思、孟轲、荀卿等。他们顺从阴阳之道,精通教化之术,潜心于六艺研究,关注五常发展,尊重厚葬、华美服饰,重视礼乐和天命,遵循尧舜传统,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尊崇孔子教导。然而,那些偏离儒家道德观念的行为和观念,涉及广泛的领域和繁多文义,难以详尽研究理解。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鬻熊、老子(李耳)、关尹、庄子等。道家学派以虚无为本,以清净为心,以谦卑自持为德,以柔弱谦和为行。其行为是无为而治,奉行不言的教诲,以平和自然的心态去面对世界。将宇宙万物看作一个和谐整体,不显露自己功绩,以自然法则来调整培育万物,使其和谐发展。然而,部分道家学派的观点在后世被认为是偏颇的。有些观点完全抛弃了忠孝,杜绝了仁义,片面地强调清虚的生活方式,试图以此来治理社会。
阴阳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子韦、邹衍、桑丘和南父等。尊敬地顺应上天的旨意,观察学习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制定日月星辰观测方法度量标准,顺应四季变化,知晓五行属性,掌握八风(八方之风)的特点和规律,以促进民生繁荣和政治。然而那些偏离阴阳家思想的人,则过分拘泥于禁忌迷信,过分依赖于术数占卜。
名学家(或称名辩家)主要包括宋钘、尹文、惠施和公孙捷等。学术思想以名为主,认为名分(即社会等级)是社会秩序的基础,名分不正则言不顺,所以主张确定尊卑贵贱,端正名分,提倡仁爱、平等和节俭的道德观念,禁止攻伐与兵器,致力于实现和平。他们还提倡制作华山之冠,以表示对平等制度的追求,通过宽宥的说法,来区分不同的社会阶层。然而,一些名学家的观点在后世被认为是偏颇的。其过分注重名利,抛弃道德伦理,热衷于对事物进行繁琐的分析辩论,力求在言辞上华丽。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慎到、李悝、韩非和商鞅等。他们主张法治,强调明确惩罚制度,整顿法律,奖励善行,惩罚恶行,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护。法家学派认为,法律是治国的根本手段,通过法律的规范约束,可以实现社会的稳定进步。然而,部分法家学派观点在后世被认为是偏颇的。过于强调刑法作用,忽略了道德伦理与仁爱之心,导致社会风俗变得刻薄,严苛而缺乏同情心。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尹佚、墨翟、禽滑、胡非等。倡导节约、谦爱、尚贤、尊鬼、非命、薄葬、无服、不怒、非斗等观念。墨家学派主张通过这些道德观念来改善社会风气,促进人们的道德修养,实现社会的和谐。然而,部分墨家学派的观点在后世被认为是偏颇的。其道德观念过于严格和苛刻,比如过度节俭可能导致人在实际生活中难以遵循。
纵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阚子、庞愋、苏秦和张仪等。他们擅长外交、政治和军事谋略,通过调整不同国家间的关系,消除战争危机,以达到维护国家和平与安全的目的。纵横家学派强调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灵活的策略,以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然而,部分纵横家学派的观点在后世被认为是偏颇的。过于注重权谋和策略,可能导致人忽略诚信忠诚等基本道德品质。
杂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孔甲、尉缭、尸佼和淮南等。他们综合了各家学派的观点,如阴阳家、道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和纵横家等,试图将各种理论融合为一个统一的体系。杂家学派关注各种知识领域的相互影响融合,试图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然而,部分杂家学派的观点在后世被认为是偏颇的。这些观点可能导致知识体系的芜杂和不稳定,使人在追求知识解决问题时无所适从,缺乏明确方向。农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神农、野老、宰氏和汜胜之等。其关注农业生产,主张广泛开垦土地,种植各种粮食作物,确保国家粮食储备充足。农家学派认为,粮食丰富会促进社会礼仪和道德发展。然而,部分农家学派的观点在后世被认为是偏颇的。其主张让王侯和庶民共同耕作土地,取消等级差异,这可能导致社会秩序失衡和礼仪道德的沦丧。观察这九家之学,虽然它们的理论深度和阐述详尽程度各异,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达到了相同的精妙境界,共同致力于治国和社会。尽管它们在具体方法和实践上有所区别,但其最终目标和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如同五行之间的相互克制和转化,最终还是会相互依存;四时之气的相互排斥,但共同构成了四季;淄水渑水源头不同,但终都汇入大海;五音和宫商的声音各异,但其共同构成了美妙音乐;伯夷和柳下惠的操守和目标虽不同,但被视为贤者;孔子墨子的行为道德观念各异,但都共同追求仁爱的精神。若天下大同时仅强调教育,忽视其他方面的制度和规范,可能导致虚伪邪恶滋生;然而,成康时代,完全依无为之道,可能会导致社会混乱竞争。这是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会发生变化,相应的教化方法也应有所调整。总之,尽管儒家学说并不完全真实,但仍然能够引导人们遵循道德规范;尽管道家学派的学说是一种通达人情的理论,但它与现实的礼教制度存在矛盾,难以解决社会问题。因此,在治理国与社会时,应以礼教当先,让那些追求隐逸生活者来探求无为之道。如此,他们就能在实现事业追求的同时,又能保持自身名声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