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作的道路上能坚持多久
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
今天一大早就看到这条消息。消息链接是一个校友发的。这位校友似乎是个有曹文轩情结的人。十年前,我认识他正是因为考研。北大有一个写作方向的专业,每年招收一两个研究生,就是由曹教授来带。我当时想考这个专业,一是觉得自己还算是爱好写作,二是关于曹文轩,从中学时候就读他的作品。记得第一次读到的文章是《樱桃园的凋零》,能把文学评论写得这么感性,让人印象深刻。后来又系统地看了他的其他评论,不多,也就十几篇吧,都是写大师的,收在《一根燃烧尽了的绳子》里面。或许他正是用写儿童小说的笔触来写的评论吧。他的小说我最喜欢《红瓦》,觉得要好过拍成电影更有名气的《草房子》。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也忘得差不多了。此一时彼一时,如果现在翻看或许会是不一样的感觉。
还接着说那位校友,一见他就觉得自己考研是打酱油的,人家才是真刀实枪地上战场的。他口才特别好,能说,懂的又多。那时他已经是考过一次了,没考上就在学校租了床位住着继续考。后来就一起去考场,考这个专业的人并不多。当然如果全国各地加起来可能就不少了。我记得那时写作那门考试其中一个题目是,请以某种气味为题写一篇小说。说实话,我当时真是懵了。唯一的收获就是见识了一下题目吧。在我看来,北大比较自恋,出的题目多是北大自己人,所以好多题就比较偏。那一次考过之后我就决定再考的话就换方向了。那位校友又接着考了两次或者三次,每次却都败北。有一次他还专门去见了一下曹教授,不知道聊得如何。再后来他就不考了。
后来,他就开始在北京做出版。租住在一个村里比较简陋的几平米蜗居里。我跟他见过几次面。他没有以前那么学院派了,聊的东西也都贴近现实了。语速我也能跟上了。他一边做童书一边写作。我看过他写的满满的书摘,用钢笔抄在笔记本上的精彩段落。说实话,我真佩服他。那时我们没有谈起过曹文轩。其实我倒是跑去听过几次曹文轩的课,满座却不是爆满,不像孔庆东的课那样站都没地儿站。没办法,风格不一样。孔庆东幽默啊。曹教授是儒雅派。穿衣戴帽,言行举止,包括身上的每一分肌肉和脂肪,似乎都透露出他的品位和追求,而同时也是一个高傲的人。他的课,我记得最深的是两个小故事。一个是有个叫卡卡的孩子,为什么叫卡卡呢,因为他出生的时候给卡住了。卡卡几岁的时候为了守护柿子树上留下的唯一的柿子,而去追逐乌鸦。场面感很强吧。再一个故事是说一棵树上有一个鸟窝,有一天鸟飞走了,不再回来了。他让大家想像可能发生什么事儿。大家都去想那只鸟怎么了,谁知他说鸟窝飞起来了,要去找那只鸟。这就是想像力。
还接着说那位校友。我不是故意跑题的。因为曹文轩有一篇文章提到过,他说不是谁都适合搞创作。可能这也是他招生苛刻的原因,可是话又说回来,如果考场上就能写出一篇像样的小说,那样的天才干嘛要上他的研究生呢。毕竟学院派感觉还是越走越窄的样子。我一直觉得要想搞创作,最好不要学文学专业。如果不幸选了文学才醒悟过来,那就要积极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不知道曹老师有没有跟我那位校友说过他的观点。不管说没说,我那位校友还是在坚持写作,去年他说他的书快出了,出来会给我一本,写高中生活的。年前我问起,他说在等曹老师的序呢。我笑说你还真是专一。他说那是。
最后,我只想说:想写就坚持写下去吧,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阻止我们,正如任何人任何事也不该成为动力一样。唯一的动力是你想不想。我在等着看那本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