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大迁徙》读后感
听知识大迁徙这本书,听完有很多新的观点。
当今网络发达,从网上什么能查到,脑袋记忆多少知识还重要吗?经常会有这样的观点,特别是有些孩子的妈妈觉得学习没那么重要;学习好不代表以后就活得好,这本书的一些例子告诉我们,有知识比没知识的人活得更好。
当很多人想知道什么可以直接去上网搜的时候,你忘了一个事实,在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该搜什么的时候,网上的知识跟你有什么关系呢?
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其实越来越无知.
达克效应(认识不到自己无知现象),让我们要时常需去照镜子。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盲区,最缺乏知识和技能的人反而最无法认知自己的这种缺陷。
例子:成绩越差的人学生给自己打分,成绩越差的学生给自己估的分越高,同样的事也会发生在司机身上-那些车技很差的司机普遍认为自己是好司机。
理性无知,很多人陷入元无知的状态,意识不到自己无知的状态。以为什么网络上都有,但你没有观点,没有思想?总不能上网搜一下。
听完学到的新观点:
1、有知识的人比无知的过得更好。知识依然有红利,记信知依然有用。
2、身边各类知识与我们人生的关系。有几类通过统计结果,是可以给我带来实际效果(过得比较好),有健康知识,体育知识,再财知识,文科效应。
无知的世界,如何成为赢家?
这世界上有很多事物在无形中抬高了社会的求知门槛;比如让人看懂图标,复杂的合同单,说明书等等。这都是可以人为避免的问题。
所以作者呼吁,个人获取信息的来源不要过于单一,不要看太多新闻或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另外,改变你的浏览器偏好的设置,不要在不由自主把时间交给那只想抓人眼球的运营商。
另外协调式民调简单投票更有效果,这样才能真获得参与者的有效意见。
狐狸式的广博优于刺猥的专精。
最后,终身学习,多去获取不同类型的知识,不仅是我们获取财富与健康的手段,这种行为本身还塑造了我们的直觉和想象力。
当你觉得所有东西都可搜一下的时候,有一样是你搜不到的,那就是你应该搜什么。
网络只是你生活的一个工具,只是协助你,但它不能解决你的思考方式,它不知道你的真正问题,不能评判网上结果的正确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