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3点买房经验
文:蔡垒磊
从我买第一套房到现在,差不多有9年了。
这9年间陆陆续续也买过其他的房,直到前两天继续看房的时候,有一些经验分享给各位读者。
之前没分享是由于房产不是我的核心投资方向,配比也不算很高(数字货币才是),没仔细盘点总结过经验。
今天先聊个3条。
1.如果你是投资,不是买你喜欢,是买其他人喜欢
可能很多人有一些小众的需求,喜欢这喜欢那的,但这都不重要,你要清楚喜欢这样的人有多少,喜欢且能让喜欢照进现实的人有多少。
比如你喜欢周围有地铁,那是不是大家都喜欢有地铁;比如你觉得这房子没学区,那你看看它的价格,是不是买这个价格的在乎学区?再比如你觉得老破小根本不能住,那你看看别人觉得能不能住。
看别人的普遍需求,而不是你自己的。
车子也是一样,小众豪车可能让你感觉良好,但当你出售的时候,你一折合才能知道自己在这种“感觉良好”上每年多付了几十万费用。
当然如果你就纯自住,且不在意增值(前提是你在其他地方的资产远大于这套房子),那你可以怎么喜欢怎么来。
我最大面积的一套是320平米,这套房违反了很多房产投资的规则,但我就找到了这么一套最喜欢的自住,全市也没找到第二处,于是就买了。
不出意外,最近几年它的涨幅果然最小。
2.别买同地段过于高配的房子(如果没有附加权限)
所谓高配并不是总价贵或者单价贵,而是跟你周围的房子相比,你显著高过一个等级的。
除非你的房子有什么特殊的权限,比如开个玩笑,买了它就是通向太空的入场券。
只要不是跟这种独有权限有关的,而是跟房子本身造得好不好、漂不漂亮有关的,都不要为此付出过多的溢价。
你要明白,房子之所以有今天的价值,绝对不是因为它漂不漂亮——漂亮值钱,舒适值钱,但不可能值那么多钱。
以我的第一套房为例,马路对面有个小区的单价当时是我这个小区的2.5倍,当时对面的小区吹得天上有地下无,该区域的地王,各种高级设计和服务,9年过去了,双方的单价差距只剩不到5000块一平,快追平了。
房子的大部分价值,除了它独有的绑定权限外,永远是它所在的位置,它决定了所有其他事的便捷程度和一个区域内居民的共同权利。
房子本身设计得好不好,造得好不好,可能你关心,但很多人都没那么关心。“很多人”决定了价格,而不是你的偏好决定价格——如果几年后多数人不想为这种溢价买单,它就会慢慢和周围持平。
3.怎么看一个城市值不值得继续投资
很多人买房跟买股一样,喜欢追涨,深圳涨追深圳,上海涨追上海,还有曾经很疯狂的海南。
一个城市值得继续投资的前提不是它是不是在涨,涨价的逻辑永远不是“炒”,炒只能带来一时的繁荣,你可以去参与繁荣,但你并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会接最后一棒,或至少是很长一段时间里的最后一棒。
这很危险。
房价涨,是由于想在这座城市买房的人不停地增加,潜在排着队的人数又不断增多,所以很多人喜欢看的一个指标就是城市人口净流入——一个城市的人口不停地增多,增速还在提升,核心区域的房产一定涨幅很大。
但这样就足够了吗?显然还不够,你还得判断它的房价涨幅究竟是和“实际价值增速”匹配还是已经高于了。
如果城市的确在发展,但房价的涨幅已经高于了发展的速度,显然从投资的角度,你也已经进入了高风险区域。
我最近在宁波看了一些房子,总价几乎没有千万以下的,我对比隔壁杭州差不多地段、差不多平米的房子,也就是1000多万,但是两者的城市级别、基础建设和同业同岗收入显然有差距。
这就说明宁波的房子进入了一个非理性的区间,至少对比杭州。
其他城市可以自行类推。
——今天先说到这里,下次再聊。
--------------------------------------------
蔡垒磊:著有畅销书《认知突围》、《爱情的逻辑》,2017亚马逊年度新锐作家、中信最受欢迎作者,2020年当当影响力作家,社群读书APP【蚂蚁私塾】创始人。
视频号:蔡垒磊
公众号:请辩
微博:@蔡垒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