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掉“名师”就能回归“良师”
(此文写于正月初四,因故中断。元宵过后重续,遂成此简书)
利用寒假,到各地了解一下高中语文教师发展状况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它会使我们想通很多问题。例如在绍兴柯桥考察,随便问些路人,只要有小孩在高中念书,他们都会提到几个人的名字,其中听到最多的便是鲁中的彭玉华与李莉两位老师。
晚上区某干部来酒店看我,他是我新近结交的朋友。小孩在鲁中念书,较为优秀,获得过诸多奖项。提起柯桥的教育,他很客观评价柯中与鲁中是棋逢对手,各有千秋。但一提起语文老师,他便眉飞色舞地说起彭玉华和李莉两位老师。我以为他的小孩在这两位老师任教的班里,结果不是,他显得很遗憾。他告诉我他的小孩作文很优秀,就语文考试不行,他准备请其中一位指导下。
我知道两位老师都是绍兴市的名师,成立有区市级名师工作室。他们的徒弟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假以时日,他们一定能评上省级名师工作室。那的,他们对于社会的贡献会更大。名师出高徒,不但家长都认这个理,就连有为的青年教师也都相信这一点。否则,他们也不会那么积极地加入各个名师工作室拜师学艺了。
其实要说到名师工作室功效,只要看看浙江省的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发展就可略见一斑。浙江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已进入第二轮,其中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达到19个,优秀的名师工作室都达到数百甚至上千学员,在导师指导下每年完成多个课题,发表成百上千的论文,而且多名学员在各级活动中开设公开课,获得各种奖项。
我之所以要提上述内容,源于各群转发的一篇文章。作者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博士,题目是《“名师”竟然成了教育最大的“泡沫”!请走出“名师”回归“良师”》。储博士批评“名师”场成了选秀场,“各地各校都能看到‘名师’专栏,贴上他们的照片,标上他们的业绩。当然,不同‘名师’所占的位置、空间也是不一样的,特意安排显示了教师的尊卑差异,也显示了其背后的功利取向”“‘名师’也按级别管理:国家级名师、省市级名师、地市级名师、区县级名师、校级名师……真是实实在在的选秀场啊”。储博士还认为现在的名师评选与奖励的方法是一种异化,“各种办法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三个词:功利、计划、行政,即评选“名师”的动机是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只能制造教师专业成长的泡沫”。因此,储博士“断定‘名师’是一条歧路,重要的依据是它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一是“这种评选直接冲击正常教学”;二是“现在的‘名师’评选在价值上存在误区,很多教师追求‘名’而忽视‘实”’,追求外在而忽视内在,目光盯着各种优胜的标准而非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要”;三是“教学成绩的量化只是成为‘名师’必备条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表面的外在的部分。若评选‘名师’流于表面,就会导致学校和教师把作秀般的公开课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部,把写论文作为教学研究的全部,把题海般训练所得成绩作为教育的全部。这样做亵渎了‘名师’的称号,不出数年,‘名师’们便会原形毕露”。
储博士的批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中小学名师评审的标准、分级、过程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存在瑕疵。但储博士认为名师分级别评审是选秀场,会冲击正常的教育秩序,不出数年便会原形毕露……则实在是杞人忧天了;而且储博士的立论根据大多也是想当然的。
例如说很多教师求名求外在不重实重内在,专盯胜出的标准而忽视学生的发展,这与实际情况完全相背。我审读过很多老师的申报书,我的批评意见恰恰是不认真对照文件按照标准逐一填写。老师们往往很看重自己对学生的教育及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写课改写课堂写师生交往不吝笔墨,洋洋洒洒,而一些重要的荣誉却会漏填漏报。这如何能与求虚名轻内在划上等号?
还有中小学国家级名师尚未评审,多数省(市)也未开展省级名师评审,有的只处在培养阶段,如浙江省的“双名工程”,浙江省虽然搞了名师工作室,但那只是在发挥名师们的教育影响力,使其经验产生全面辐射功能,而省级政府机构甚至名间组织还没给任何一位名师发“名师”证。如此,储博士的名师选修场忧从何来。
当然,不少地县级名师评审确实开展得轰轰烈烈,像我所在的金华市上世纪末市政府委托教育局举行了首届名师名校长评审,本人有辜忝列其中。本人不才,算不得优秀,但自此在教育教改等各方方面更为努力,虽然因担任中层正职后只教一个班,但指导学生习作发表量却有增无减,个人成果也达到一个高峰,并因此被省重点高校浙师大作为人才引进。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原形毕露”,但我知道与我同年入选名师名校长的其他十九人,个个干出了优异成绩,有的已经光荣退休,我不知二十年后哪一位算是“原形毕露”了!我不知储博士能否点一些“原形毕露”的“名师”之名;更不知储博士的“不出数年,‘名师’们便会原形毕露”的推论是如何得出的。
当然,我已经说了,我算不得优秀,比我优秀的人多得去了。但因名额、机遇、校际平衡等种种原因,我上了,更优秀者却落选了。但这能成为我们否定中小学校名师评审的根据吗?这种情况在社会各界包括高校同样多得去了。你能肯定各级劳模都是最模范的吗?你能肯定各级先进工作者都是最先进的吗?你能保证入选各级的课题都是最有价值的吗?我们只能对在具体评审中的不公平不公正现象提出批评和申诉,但不能因此否定劳模、先进工作者、课题评审的重要而必要。同理,中小学名师评审工作中确实出现一些“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但必须区分:这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是本质如此还是出于地区与学校平衡而为?因此,我们可以批评名师评审中的具体问题,但不能笼统否定名师评审工作。
名师评审与名医评审、工艺美术大师评审等等的目的与目标是差不多的,就是为了表彰先进,传承经验,形成优质人才队伍,引领行业更健康更快速地成长发展。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想问储博士一个问题:名师真的是教育的最大泡沫吗?否定名师评审就能回到良师吗?那么“良师”又该如何评审?如何保证评出的“良师”一定是良师?如果我说你那良师只重物不见人应该回归到“人师”你觉得如何?良师、人师这种更模糊的概念能评吗?不评又如何让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脱颖而出?
其实评中小学特级教师、正高教师、名教师,都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于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它们的标准会有些差异,但本质都是相同的。储博士心忧教育、聚焦名师评审工作是值得点赞的,但储博士的文章重在破不在立,也许对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带来的是灭顶之灾,因为当我们否认中小学名师评审后,接着就可取消特级教师评审,然后再拿掉正高评审,最后就是堵死中小学教师的一切发展之路……如此推论下去,不觉得可怕吗?
名师不一定是最好的概念,以后一定会有其他名称来取代名师。但至少目前名师评审是师资队伍建设中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工作之一,取消不得。除非搞掉“名师”真的能回归“良师”。但我担心的是“名师”没了,大家一同走向低水平的公平公正,最后无端多出一批“庸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