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从来就没有那么可怕,只是我们把它恶魔化了

2020-04-19  本文已影响0人  雪梨shelly呐

今天早上起来刷微博发现,抑郁症又一次登上了热搜,不同以往,这次的话题是”什么样新性格的人容易抑郁症“

说实话,之前我也一直以为抑郁症就是矫情,就是太闲了,想得太多了,等到自己真正地经历之后才发现,其实并不是。

2019年,对于我来说真的算是比较特殊的一年,年初就开始做什么都提不起劲来,每每看到伤心的电视和文字还会哭的死去活来,甚至有几次觉得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没啥意思~跟朋友聊天时笑着说,我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朋友都不当一回事的说,你那么积极乐观,怎么会得这个病呢,别想太多了。

后来,还是自己跑去医院做了检查,还记得刚做完测试时,看到的那个5个字“中度抑郁症“时的彷徨与解脱,医生用着那急切又温和的声音跟我说,你要多跟家人沟通,有什么事情不要别在心里,那一刻,我的眼泪倾盆而下,医生忙不迭的给我拿了纸巾,或许是因为见多了类似的场景,医生当时显得特别的平静,只是嘱咐我要记得吃药和锻炼。

曾经那么开朗的人,为什么会抑郁呢?

很多个夜晚,我都曾经这样问过自己,我总觉了自己几个性格上的问题点:

1.讨好型人格

2.敏感

3.自卑

我最开始是从原生家庭上找问题,我是个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孩子,六七岁还没有叫过爸妈,不是不会叫,是真的叫不出来,对于我来说,爸爸妈妈在我心中就是没有见过几次面的“陌生人“。还记得刚上学那会,有一天中午,我躺在地上的凉席上问我奶奶。

“我是不是我爸妈亲生的啊?”

”傻瓜,当然是了!“

”那为什么他们从来都不回来看我呢?“

“那是因为啊~“后面的回答,我已经记不太清了,只记得那天的蝉叫特别的大声,阳光特别的猛烈。

小时候,曾看过一个电视,一个小男孩为了父母能合好,大冬天的用冷水洗澡,然后生病了,父母感情也慢慢变好了,当时我就在想,我是不是也可以这么做?这样的话,我是不是就可以见到我的父母了呢?是不是就能感受到他们的疼爱了呢?

当然,我没有那样做!后来的我,日子也就那样一天一天的过去了,但是好像潜意识会固化一种认识,所有的不好,都是我的错。

比如——

这件事情没有做好,是我太笨了

今天又说错话了,是我情商太低了

又没有按照计划完成,是我太懒了

久而久之,往往容易让自己面临奔溃,特别是在工作当中受挫时,问题会更严重。

抑郁,是在提醒你暂停或放弃现在的目标

每个抑郁的人,都有一个高不可攀的目标,或者说——“执念”。

哈佛大学詹姆斯·S.戈登教授说过:抑郁可以是一种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遇,可以让我们更加自知,自我疗愈,它更像是一个人生旅程,有一些人在这里,改变了固有的模式。

当我们真正听到抑郁想给我们传递的信息,我们才能真正地,找到执念,去缓解抑郁。但这个过程,需要一个强大的内心觉察和梳理。

我们都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抑郁,究竟是来自什么目标和执念。

👉🏻 从个人成长方面。

这些目标可能是——

1.成为“完美小孩”;

2.超越同龄人的懂事;

3.时时刻刻要赢;

成为一个关系和谐,但自我压抑的老好人

......

👉🏻 从社会角色方面。

这些目标可能是——

1.永远要做好;

2.短时间内搞定不可能实现的项目;

3.或者扮演某一个或某几个完美的家庭角色

......

有没有发现,这些目标,看似都是自我要求,但事实上,都是外部对我们的要求,我们很难在里面获得真正的动力,只是不断消耗自己,去够到那个高高的地方。

只有当我们探索到这里时,疗愈才可能开始发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