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耐心可以胜出的
我是行动派,在实践中根据反馈学习调整,世事的复杂远远超出一切的理论和框架,所以就反向塑造我“没有一定之法”的认知和思维,离于偏执、履中正而行,这也是我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不偏激则包容,认可所有的可能性。
言行做事会偏谨慎,奉行保守主义,在想法和创意上可以天马行空,但具体执行和落地做事是坚决抵制极端和理想化的,推崇点滴改善,仔细盘点分析现有资源,在既有的基础上一点点雕琢打磨。
任何展示出来的哪怕一点点光芒,背后都是经年累月的积累,绝没有一蹴而就这种侥幸。
我整个价值体系便是立足于此:“忌暴”、“结硬寨、打呆仗”、“先为己之不可胜”。
我推崇积累和事前准备,而记录便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记录是信息储存,方便针对思想言行等复盘调整,大周期的记录沉淀,自然可以在客观上条理思路、遇上某个合适的场景就能成为思想突破的契机。
长时积累是少不了的,假如达到某种希望的境界100正常需要10年,每年就是10的积累量级,我们能做的是让自己承受每年20的积累量级,这样5年就能达到100,是更高效的将爆发节点大幅提前而已,积累的量级是不会有缩水的。
闭门会就是成长最快、也最有效的方法,学识、认知层次相当的人集中形成高密度、高价值的信息输入-吸收-沉淀-输出,本质上是把大脑中的信息在较短时间高压集中凝练升华。每个领域的翘楚,讲出来的都是十几年历练的精华,无比宝贵,个人如果没有前期大量的积累也绝无可能承受如此密度的信息轰炸的,更谈不上消化或者转化成价值。
很多人都知道时记录有用,开始尝试,过几天在自己身上没发现有明显的变化,反而会觉得记录很繁琐,似乎还浪费时间,找不到做这件事的意义,于是就此放弃。我们看到很多人非常关注甚至是纠结于旁支末节,比如用什么工具记录之类,事实上马上开始且持续一年以上,才会有对效率的感知,三年以上才有可能形成最直接的反应,量级不到,哪能有什么改观?
感知世界的本质就是:管理自我。
任何借口的根源不过就是懒,大脑懒,身体懒,持续一段时间感觉不到进步就再也没有行动的动力,还在原地踏步。
还有一部分是理想主义,达不到自己以为的理想标准就不行动,事实上理想主义通常都是妄想症,这也是计划经常失败的原因。往大里说,很多公知喷子怨天尤人,其实不过是无知者;而即便是很有才华的人,太过理想化也没有成功的可能,历史上的变法大多不成功,比如王莽、王安石,还有历史上的变革往往都伴随血雨腥风,都是理想到没耐心,不愿意慢慢的积累改善。
马上能见效的那是毒品或兴奋剂,健康需要锻炼、饮食、冥想等经年累月的日不间断,家庭需要时间注意力的投入,财富需要慢慢积累、少犯错,人生的各个维度都需要慢慢的经营。
以大周期为跨度规划时间精力的方向,每个人都做得到,只不过不愿意苦熬而已。
世事复杂,多少人整天幻想速成,却在现实中做无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