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成长励志读书

为什么每个成年人应该读读80回的石头记

2019-02-03  本文已影响3人  justing

这个石头记是曹雪芹老先生生前所取名儿,估计一般人一看这名儿还挺迷糊,如果换个后来不断整理修改添油加醋之后名字“红楼梦”,估计就都知道了。这本书之所以牛就是在于能把国人区分为两种:一种是读过它的,一种是没有读过的!这两种人压根就是活在不一样世界里,前者从精神世界来说,活得品质就高了去,读了方知真得好。不读不知其味,一读之后就能上瘾,欲罢不能!

张爱玲说人生三恨中第一就是红楼未完,虽然后来也有许许多多名家把后面四十回给加上了,但从品质、从真正中国传统文化内核来说,都有画蛇添足之感,并没有让它比保持这八十回更美。这不由让人想到有些时候没有结局的结果,并不完美时往往也体现着一种更完美之美,按道家老子李耳说法就是以“无为而为”,方为大有所为。

这部书为什么说牛得来每个国人都值得拥有,倒不是由于所谓红学很热门,凑热闹之感。虽然以中华民族三千年文化来说,论重要文著汗牛充栋,多不胜数,可真不容易找到一本像“石头记”或者说“金陵十二钗”“情僧录”“红楼梦”这样一本能让人读了与不读差距那么大的著作。

一千个人读石头记就有一千种甚至更多种关于这书的见解,无论是书中大主角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木石之盟金石奇缘还是从秦可卿到贾元春的生平甚至如何死的都让人不能自已。一本书如果只是一个人看了在哪瞎唠叨,这个好的水份还可能比较大,关键是可真要阅读完了之后,然后就能扔一边的,甚至就能做到不忘的,哪绝对不是在读红楼梦。

关于这书争议好像从每个角度都能成为找到许许多多话题,不止书名,甚至连作者究竟是不是曹雪芹?争论都不小,开篇借空空道人之口说不过是从石兄身上抄写下来而已。脂砚斋又是怎么回事?好像这部书成书之后,在它主人建议之下不断在增删修补,这样难免给人感觉曹雪芹只是在编辑工作,而非创造。从目前收集大相关资料能证明到应该是写好了的,那么哪后面四十回又去哪了,而且在流通版本中高鹗接的四十回虽然争议不断,可依然都会附上,这又是为何?

石头记为什么后来又要改名叫红楼梦?而不是叫金陵十二钗、情僧录呢?而且石头记这个名字应该说也能找到相关证据说明起码在曹雪芹在生之年一直是叫这名字。本身先为女娲娘娘补天所剩下、后经修炼之后为神瑛侍者,非真玉不就是块石头嘛!

而不知为何后来好好石头记这么切合该书主题名字偏偏就只叫红楼梦了,再者这部书究竟描述主体是什么?虽然从政府官方批判角度也代表着某种权威,有明确说法的,但确实不足以服人,这就像看得虽然是同样一个东西,但由于远近闻名高低时间短长等导致所见并不相同。

一般人看了想到就是讲贾宝玉与林黛玉木石之梦,与薛宝钗的金石之恋,但也不有红学专家提出薛宝钗哪金钗为假金,史湘云哪金麒麟才为真金矣!就这条爱恋之路为索来说随着对于该书了解越多,越难让自己平静得下来。这本书究竟讲的是什么?这能讲得清楚吗?反正我觉得不太能,石头记如开篇就说不过欲借石头之口怀念当时所遇闺阁中的奇女子罢了?这也算是一说法,但不过是其中之一。

当然,如果没有贾宝玉这块石头,就没有一一牵引出十二钗,可这十二钗排列中为什么林黛玉薛宝钗又站最前面呢?而不是贾元春或者王熙凤等在前呢?毕竟贾宝玉从小还是跟着他姐混的呢?我看了这部书第一印象之感就觉得曹雪芹不过是一莽夫狂徒,不断把让人心碎、让人心疼不已的无价之宝不断在你眼睁睁之下摔碎给你看,从开始到结束这种感觉就没有暂时离开过。

不过现在再看一遍之后,又有不一样看法了,真实想法莫如“人生无常”四个字。其实从我们一生来说,不管身在何处,是出生就含着金钥匙还是自小贫寒,也都会有许多东西远非自己想就能控制。但可以通过改善自己内心、调整自己行为从而让情况发生一定改变,起码就算极糟情况发生之后,也能保持内心宁静,不会连自我都失去了。

这应该说也是曹雪芹所想表达的人生哲学“无常”!眼见他人起高楼、眼见他人宴宾客、眼见他人墙塌下,活好当下,以平静心态接受,不也挺好?但是,如果再读一遍之后,想法还是这样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