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时候会对自己不满意呢?

2017-12-26  本文已影响0人  沁兰竹轩

早上从起床到上班的路上心情一直挺好,但当置身于公司洗手间的大镜子面前,发现发型有些糟糕,心情突然就变了,自己看起来有些落魄,对这样的状态感到不满意,担心给人留下落魄、失败或不修边幅的印象。

于是,笔者思考了“为什么看到糟糕的发型后心情立马由晴转阴呢?”“发生了什么?”“我还是原来的我,心情却变了。”“是什么东西让自己的心情变了呢?”

想了会儿,发现发型本身无论什么样子,都不会影响心情,发型只是长在头上的一撮毛发而已,它本真的样子并不会影响人的心情。真正影响人心情的是内心的评价过程。

每个人对于好坏美丑都有其内在标准,每个人对自己也有套评价标准。当个人的装扮、成绩或能力不达标的时候,他的心情就会走下坡路,当达到甚至超过标准的时候,就会感到满意。

本文开始举的例子是生活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方面,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方方面面都有对自己的内在标准或内在要求,比如在以下这些方面:

着装,整洁与否,得体与否,干净与否。

说话,是否妥当。

办事,是否达标,或让领导满意。

……

有的人粗枝大叶,大大咧咧,有的人细腻敏感,小心谨慎。不同性格的人,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是不一样的。比如,对于发型或打扮,有的人特别在乎,不能有一点的瑕疵,努力保持完美;有的人可能不在乎,只要整洁舒适就行。因此,每个人产生自我不满的源头是不大一样的,有的人在意装扮,有的人在意成绩,有的人在意为人处世方式,有的人在意能力。

每个人对自己的评价标准也不一样,有的人心宽,有的人对自己要求严苛。比如,有个朋友说“我的不开心,是希望自己是最优秀的,最好的,若不是就会不开心。而且,我的比较对象是所有人。”希望自己成为人中龙凤,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人。这种内在要求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对自己的不满。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一个自尊的公式:自尊心=成功/抱负。一个人的抱负越高,则自尊心可能越低。相对应的,一个人内在自我要求越高,则自我满意度可能越低。笔者提出一个对应的自我满意度公式:自我满意度=现实的自己/内在要求水平。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越大,那么自我满意度越低。自我满意度低的话,心情自然好不起来。因为,提高自我满意度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是努力做一些提高现实自我的事情,其二是降低内在的要求。

很多时候,人们不愿意降低内在的要求,好像要求降低了,自己将会变得一无是处。宁愿有个苛刻的内在自我,也不愿意接纳真实的自己;宁愿天天自我不满意,也不愿意放弃心里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因为,我们可以听到这样的一句励志名言,“标准要高一点,就算达不到,也不会太差。”听起来好像一个人的成就高低与其内在标准直接挂钩,这句励志名言有其道理,但过度强调高标准的好处,没有注意到现实的努力更重要,没有注意到自我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可能努力的效率更高,而不是背负着自我不满的努力产生更高。

现实的生活中,就笔者的个人体会来说,更容易感到对自己的不满,而不是满意。想了想,原因可能如下:

1. 内心自我标准太高,许多标准都是未加审视的,不客观的;

2. 媒体过度包装公众人物,间接地强调“完美”的重要性;

3. 每个领域优秀的人物比比皆是,一般人都暂时处于“不优秀”的位置;

有的人会对自己的品性不满意。卡里.纪伯伦在其《沙与沫》一书提到:“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第一次,当它本可进取时,却故作谦卑;第二次, 它杞人忧天,无病呻吟;第三次,在困难和容易之间,它选择了容易;第四次,它犯了错,却借由别人也会犯错来宽慰自己;第五次, 它因为软弱而忍让,却声称为自己的坚韧;第六次,当它鄙夷一张丑恶的嘴脸时,却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第七次, 它侧身于生活的污泥中,虽不甘心,却又畏首畏尾。”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优秀,希望自己变得更加完美。因此,会常常体验到“我不够好”的感受。就拿发型来说吧,笔者内心里期望自己每天发型帅气,容光焕发,但有时难免不尽人意,会感到不满意。什么时候,无论自己什么样子,无论美丑好坏,都能由衷地发自内心地接纳自己,喜爱自己,那该是多么的幸福啊。

事实上,如果每个人对自己一点要求都没有,那么人就不可能称之为“人”了。放眼看看,许多动物还会打扮,注重它们的形象呢。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更是如此了。最理想的状态可能是这样的:努力做好自己,接纳偶尔的不可避免的瑕疵。或者常常很努力地做“完美”的自己,也接纳那个不完美的真实的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