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收藏亚亚的专题

意识比智力重要,选择比努力重要

2015-02-25  本文已影响7698人  Alan的UX笔记

读书的时候,同一个班总是有些同学非常努力成绩却一般般,而来另一部分总是看起来非常轻松就有着不错的成绩。这通常就是被认为是智商的差异,的确人与人之间大脑机能是有分别的,但可能这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重要,可能大脑的机能差异并不是造成上面说的那两类人巨大差别的主要原因。

小孩学东西总比老人快,小孩操作iPad玩游戏那个顺溜程度甚至超出了正常的成年人;反观中老年人,看着智能手机平板那种无从下手的囧样,跟他们平时谈笑风生的状态简直的天渊之别。难道小孩的大脑机能就比中老年人的优胜很多吗?当然不是。在分析其他问题上大人远远强于小孩,但为什么一到操作iPad,玩智能手机,玩电子游戏这类小儿科的问题上就变得如此无能?   因为我是一名设计师的缘故,生活中经常观察别人使用电子设备,经常帮助身边的中老年人解决他们搞不定的“简单问题”,在这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中老年人使用电子设备的困难源于他们的“意识”,而不是因为他们大脑开始退化。

所谓“意识”就是他们在还没开始使用电子设备之前已经跟自己说:“这很复杂,这东西很贵,操作不当会坏掉,这是属于年轻人的玩意,这个年龄不会操作是理所当然的,年轻人有义务帮助我.....” 。接着他们表现出了来的行为大概就是,自己不去尝试就开始寻求帮助;当没有帮助的时候就自己一两下失败了然后放弃,等有人来帮助他们的时候再提问。可能他们头脑中对“机器”这个词的概念影响,他们总觉得机器如果操作不当就会磨损,就不能正常工作,需要维修之后才能使用,所以他们总觉得电子设备不能随便尝试,但事实显然不是这样。这属于“不敢”尝试。

另一种是,“不愿”尝试,认为这本来就是无关紧要的小儿科,反正有年轻人来帮我搞定自己不用操心,内心对电子产品又不感兴趣,觉得自己生活中娱乐已经够多了,有短信电话就不需要微信,有银行利息就不需要余额宝,没有需要就没用研究的动力,就没有尝试的欲望。长期下去就形成一种思维,觉得新的东西都是不实用的,多余的。 他们根本不知道他们失去了什么。

再看看小孩是怎样使用数码产品的,首先只要iPad出现在他们视野,他们就完全被这东西吸引,不管里面显示内容有多无聊,他们觉得这东西会动有声音可触摸有反应,这与他们见过的世界上其他任何东西都不同,都有趣好玩。所以他们不会“不愿”尝试,而且还有强烈的欲望。另外他们更不会"不敢”,他们并没有大人们对“机器”的恐惧,更不会担心把它弄坏,也不用承担弄坏了的后果。所以他们用电子设备就是毫无顾忌的乱按,只要有一下乱按出来的东西是他们想要的结果,他们便会记得,并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个按钮就是出来这东西的,而不像大人们心里还在反问“为什么按这里出来这东西?”,因为大人们需要过去的经验给他们一个理由,所以界面设计上按钮要像个按钮的样子突出来,大人们才能理解这是可以按的。小孩只会想按这个位置能够弹出东西所以就按了,不管他是凸出的还是扁平的,小孩的思维是能达到目的就是行动的理由,而大人行动之前总是考虑得失。

忘记了某位艺术家曾总结,人的两个永恒矛盾的主题是“欲望”与“恐惧”。欲望驱使你向前探索,恐惧使你害怕失去而停止向前。小孩没有过去,所以他们没有恐惧,他们只有欲望。老年人深知自己未来已经不多,他们没有欲望,只有绵绵无尽的回忆过去,害怕失去,剩下恐惧。简单来说,小孩向前看,老人向后看。所以小孩能勇往直前接受新事物,老人凡事先考虑会不会失去什么(会不会弄坏机器?会不会搞糊涂?),加上欲望的缺失,所以他们绝不会轻易尝试,即使是乱点一下屏幕这么无关紧要的行为。

所以小孩与老人用电子产品的能力差异,绝大部分不是大脑机能差异造成的,而是头脑中的“意识”。 电子产品这个例子里是“敢不敢于尝试”的意识。中老年人头脑中“凡事先考虑风险”的意识阻碍了他们使用电子产品的能力发挥。在电子产品操作的例子上,我最近找到了反例,证明中老年人一样可以像小孩一样顺溜,就是那些长期喜欢研究电子产品和各种设备的发烧友们,即使他们年纪增长也不会影响他们对电子产品的接受度和操作能力,因为他们本来就有“欲望”去研究和接受新事物。 

使用电子产品只是一个小例子,洞察“意识”是怎样影响一个人的能力。 想想其他事情呢,就像文章开头说的两种学生之间读书能力的差异,会不会也只是“意识”上的差异而已?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觉得意识上的差异比智力上的差异重要得多。

就举阅读为例,我自己以前阅读速度是比较慢的,我本来以为我个人比较笨,处理信息比较慢所以读得慢,直到我读了一本叫《超级快速阅读》的书之后阅读速度在短时间之类提升了一倍不止,书里面教的方法现在总结起来就是“跳读”,就是不要试图每个字地读,而是提炼句子中重要的词汇和根据上下文大概理解文字的意思。其实这技巧并不是难事,只要稍加练习就可以做到,而且这技巧以前我也知道了,只是我一直没有去刻意练习和运用。《超级快速阅读》这本书的内容并介绍这个技巧的只占很少的篇幅,其他大部分内容其实都是在说这个方法有多好,你为什么需要这个方法?  看完书后我改变最大的其实不是我的阅读技巧,而是我的“意识”。我意识到只有快速阅读文字才能增加理解速度,提升记忆,而以前一字不漏地读反而不利于理解;另外,我意识到大量读书的好处,所以有动力去增加阅读速度,从而更有效率地接收信息。 当我意识到这两点后我就接受了这套方法,于是就去练习这种技巧,书中又告诉你怎样去练习,告诉你练习这套方法是容易的,人人都可以实现。所以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意识”得到了提升,我的“智力“,我的大脑机能并没有提升,但我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对文章的记忆的确提升了。由以前”恐惧”遗漏文字信息的意识,变为“渴望”接收记忆大量信息的意识。我就像由一个害怕跌倒颤颤巍巍的老人突然变成了一个欢快奔跑的小孩,在书本文字间奔跑,这一切只是“意识”的转变。

再回到之前说的学生的例子,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就是学习效率的差异,决定是埋头苦读都成绩平平,还是每天只学习几个小时就成绩优秀。 仅仅一项阅读的意识差异就能产生学习效果的巨大差异,如果再加上其他方方面面的“意识”差异呢? “意识”可能就是构成两种学生之间差异的重要因素。 想想两个孩子从小受到不同的家庭环境影响,对于教育的意识差异;鼓励表达与不鼓励表达,思想自由的意识差异;是否重视亲身体会,对实践的意识差异;是否鼓励合作,对团队意识的意识差异;是否鼓励承担责任,对责任感的意识差异......这些意识上的细微差异,就直接造成孩子的学习效率、工作效率...许许多多方面的表现差异,这些表现差异的积累甚至就是他们以后人生方向和高度的差异。

不只是读书或者是操作电子设备,要想做得快做得好,你必须摈弃老人的“意识”,必须有足够多的“欲望”足够少的“恐惧”。反过来,如果想做得慢走得远,例如想维持一段婚姻或感情,那得足够少的“欲望”足够多的“恐惧”。 关键是“意识”必须是与你的目标是一致的。就像《About Face》里面说的“目标导向设计方法”Objective Centered Design,人生的设计也是要有设计思想的,哈~。 正确的意识使你有正确的选择,正确的选择使你有正确的方向。选择正确的方向比你埋头努力重要,错误的方向走得越远,离目的地就越远。  我们经常使用错误的意识去完成一件事情的原因很多,就像中老年人以为乱点会弄坏设备,觉得掌握电子设备不重要等,有时是受自己旧有的意识限制,并没有及时更新观念;多数时候是受其他人或者社会氛围的影响,特别是上一辈人的集体意识影响。

如果你留心中国的社会和历史的一些现象,不难发现我们国家文化观念相对西方国家来说是偏向“老人意识”的,即恐惧大于欲望,不太容易接受新事物,不仅我们国家,而是整个东亚儒家文化偏向保守,导致就像日本韩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创新能力与创业氛围上仍与美国有不少差距。 文化就是在整个社会每个人中普遍认可的集体“意识”,所以文化最终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 为什么互联网企业能颠覆传统行业?谷歌,脸书,特斯拉这些新的行业巨头的创始人又为何都那么年轻? 因为年轻人能轻易接受新的意识,更有效率的意识去战胜行业内的其他“老人家”。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多一些人,特别是我身边的人,能更好地接受新的观念和意识。因为世界是发展的,而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这种速度并不是前几代人那种速度能比的,老一辈人的经验的意识很多不适用于这种速度下生活的我们。很多事情已经不能简单地像我们的上一辈一样依靠经验和观念就能说清楚,需要我们像小孩一样,多去尝试,敢于失败,或者停一停,想一想,摈弃过去的偏见去重新思考每一件事的意义。  少一些偏见,多一些理解与包容,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并不是只有一种可能。世界比你想象的大很多。

原创作品,转载请附件原文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