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类作者保护联盟散文散文随笔专题投稿

公交车上遇庄子

2019-07-09  本文已影响24人  隼浮
网络图片,如侵立删

大约十四年前,我和媳妇刚结婚的时候,曾经在她的亲戚家短暂借宿过一阵子。我上班的地方在个城市的北边,她亲戚家在这个城市的南边,这样一来,每天的上下班,就成了横渡大半个城市的摆渡。当所乘的公交车在车流里摇摇摆摆、停停止止的一个多小时里,怎么打发时间呢?

我的选择是阅读。

在此之前好长一段时间,是我对文字感情的低潮期,我的箱子积了好多没看的书和杂志,反正闲着无聊,与其盯着别人的后脑勺或屁股发呆,听着嘈杂的闲言碎语和吵吵闹闹,还不如把自己沉到文字的世界里有趣呢。

那时候还没有只能手机,想阅读只能在实体书上。大庭广众之下,捧着一本书自顾自地发笑、黯然、遐想、深思,在别人眼里难免有点怪异。好在我一直是个没什么个人形象的人,所以别人怎么看我,从来没有真的在意过。所以上了车,有座位就在座位上一窝,没座位就找个角落一靠,然后从包里掏出本书来,旁若无人地读下去。就这样把我箱子里的书清了个差不多。存书读完了,就买别的书来读。

就这样,庄子来到了公交车上,我们相遇了。

在我的少年时代,诸子百家里,我最想读的就是《庄子》。那时虽然还没读过,但是也知道那只由一条不知几千里那么长的鲲化作的叫做鹏的大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却被蝉和斑鸠所嘲笑;知道周庄曾梦为蝴蝶,醒来大为疑惑:“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知道庖丁解牛,知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知道“予生而有涯而知无涯”……对《庄子》充满了期待。

可是,现在庄子来到了我的面前,我仔仔细细地看清了他的全貌,却有点失望。

读过《道德经》,我对庄子的期待更加强烈了,我总想,老子丰盈的思想加上庄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该碰撞出多么炫目的火花。而且,既然老、庄并称,那么他对于老子的哲学,应该像孟子对孔子的思想那样,有自己独特的阐发吧。可是,翻开《庄子》,鲲看到了,鹏看到了,会说话的蝉(蜩)和斑鸠也看到了,还有大得在常人眼中无用的大瓠和樗树……何其生机勃勃,让人热血沸腾!可是,剥落这看似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外衣,内核却比老子所说的干瘪了许多,不过是大小之辩而已。

外貌如春花夏树一般繁茂炫目,心却如枯木死灰一般。

这不是我想象中的庄子!

错的当然不是庄子,可我也不认为自己错,错的是时间。我们缺少缘分,没有在合适的时间相遇。公交车上的我,早已过了“心事如拿云”的少年,却又没老到心如死灰的程度,步入中年的我,不再贪恋外在的荣华,而开始希求内心的丰盈,所以《庄子》里那些繁华满树的词藻和漫无边际的想象力已经无法捕获我了。

不过,读了《庄子》,我就明白了古人要把《庄子》将其列为“才子书”。就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或许思想性并不见长,但是,才气纵横,绚烂夺目。所谓“才子书”,强调的也就其创造能力,就像烟花一样,一点内核,就能幻化万千,光彩漫天。

《庄子》里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对孔子及其弟子调侃,并讲了许多孔子向老子问道之类真假难辨的故事,后面的人也有样学样,编了许多关于庄子本人的故事掺杂进来,甚至还有许多和前面的思想矛盾的东西,越发有点无聊了。

估计看我如此兴致阑珊,庄子本人也有点失望,不再变他所擅长的戏法,无限落寞地下车去了。看着他的背影,我也感到有点抱歉,却又无可奈何。

虽然从那以后,再也没找过庄子聊天,但是他的信息却常常曲曲折折地传来,比如在路内的小说《花街往事》里,就在此看到了庄子里面那些畸形的残疾的人,比如子祀、子與、子犁、子来等等,虽然疾病和命运把他们的形体折磨得越来越不像样子,甚至夺取他们的生命,但是他们却抱着乐观的旁观的心态,看看上天还要把他们打造成什么样子。我虽然曾经读过,但此时却有了新的感觉:哦,原来顺其自然还可以这样用来理解我们的生命。

或许,我和庄子的缘分并没有断绝,也许当我老卧病榻、静看夕阳的时候,他会再次来到我身边,陪我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