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联军
关东联军的达尔文世界
关东联军组建,以袁绍为盟主。关东联军所处的时代,是门阀挤压与肢解帝国的时代。因此,关东联军对外宣称,其使命是维护帝国利益,清理帝国污垢(董卓)。但关东联军真正的历史使命,是借机“各据州郡”,实现形式与实质的凌驾于帝国之上。
董卓是历史中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董卓甚至考虑以中央名义发布命令,动员各地组织武力以对抗关东联军。
董卓的顾虑,纯属是对关东联军的虚张声势所迷惑所致。事实上,关东联军的盟主袁绍,打算立刘虞为王,另立第二中央,以“董卓第二”的身份对抗董卓。袁绍图谋失败,才显露其“门阀为本、帝国为末”的真面目。
关东联军真正不遗余力对董卓西凉军作战的,只有曹操与孙坚。
曹操与孙坚对汉室感情的深厚程度,与袁绍等门阀其实不相上下,理论上应该也是充当袖手旁观的角色。但曹操与孙坚要完成门阀凌驾帝国的历史使命,路径相对更长。因此,积极投身匡扶帝国的勤王行动,也许可以迅速晋升进入门阀行列,便于今后名正言顺的凌驾于帝国之上。
关东联军声势浩大,具有数量上的优势,但尊卑无序。联军的盟主袁绍,并无统御各路联军将领的合法依据。
袁绍因此打算拥立刘虞为帝,成立第二中央,自己作为“董卓第二”对抗董卓。袁绍的想法,虽是私心,但却是整合关东联军,形成有效战力的唯一办法。
刘虞不同意接收烫手山芋的位置,联军各路将领也各执己见,袁绍的拥立计划无法实施。
刘虞不当傀儡皇帝,可以另择人选,按照当年赤眉强行拥立刘盆子的案例,如果一定要建立傀儡政权,易如反掌。
联军各路将领各执己见,也不是傀儡政权的第二中央无法建立的原因。袁绍如能与袁术联合,以袁氏家族的势力,根本无需理会其他联军将领的意愿,足以建立第二个中央政府。
袁术打算自立为帝,造成袁绍的设想无法实现,东汉瓦解前最后的希望破灭。袁术,才是东汉解体的罪魁祸首。
关东联军起兵之初,由于东汉中央政府在董卓的控制之下,汉献帝不可能发出动员勤王军的诏令。联军最初的起兵,是各路联军将领对舆论的积极响应,洛阳政府的旗帜还在,名义尚存,人民群众的舆论仍然倾向于汉室。更何况规模庞大的联军聚集,作战之初,各路诸侯也无法对胜负做出准确预判。
董卓陷于孤立,而且被联军的数字所震慑,董卓集团采取简单有效的应对措施,西凉军退守关中,顺便烧毁东亚巨城洛阳。董卓扼守函谷关对付关东,正如当年的秦国扼守函谷关对付东方各国的联军。
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是东方各国联军伐秦的重演,也是南朝萧梁时代勤王军讨伐侯景的预演。
历史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历史的相似性在于,关东联军不敌董卓,正如东方各国联军不敌秦军,以及萧梁的勤王军不敌侯景。
董卓西凉军的组织程度,类似当年的秦军,而西凉军的战斗力,类似之后的侯景。
关东联军的正义性强于东方各国联军,但战斗力不如。关东联军的战斗力强于萧梁的勤王军,但组织程度不如。
关东联军回到各自州郡之时,也即是东汉王朝分崩离析之时,各路联军首领窃喜于各据州郡,但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达尔文世界才刚刚开始。
引用刘仲敬三个世界的区分方法(威尔逊世界、霍布斯世界、达尔文世界),各据州郡的乱世,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代表正义的威尔逊世界,而自相残杀的结果,最终唯一的获胜者,将自行定义为代表强权的霍布斯世界主宰。
在此之前,达尔文世界的逻辑通行于华夏每个角落,新莽的杀戮超过秦末,关东联军州郡间的杀戮超过新莽。在天命已定之前,人口灭绝必不可少,天文数字的人口被消灭,换取大一统王朝的登台亮相。由于曹公只能建立残缺的大一统,漏网之鱼的刘备获取残余的战利品。而未开发的新大陆则迎来新主人,只不过经营新大陆的意义,当时的新主人未必知道。
各据州郡的达尔文世界,兵源反而不成问题,曹公一次性就收编了30万黄巾降人,粮食反而成为问题,曹公择其精锐,其余一律遣散,成为其他州郡的士兵来源。
关东联军制造的达尔文世界,人口消失的数据极其可怕,新莽时代的屠城记录不绝史书,但也说明新莽时代兵与民似乎仍存在界限(屠城指杀戮平民)。关东联军的达尔文世界,屠城记录极少,反而证明人口稀缺,兵民不分,只有军事屯田下的士兵,而再无传统意义上的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