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这点事儿商业管理观察管理艺术

职业发展不能没有它

2018-10-09  本文已影响161人  萧理查德

文:萧理查德

01

陈雄是一家咨询公司的总经理。

他有两位得力的左右手,胡将和江虎。

胡将个性比较内向,不喜欢社交。

他不擅长在社交活动中认识新朋友。

老是只和相识的人讲话。

相反的,江虎个性比较外向,也喜欢主动与人交往,对社交有自然的热情。

社交是当今职场人士的必选项。

大量研究证实,职业人际网络能带来更多工作和商业机会,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创新能力,让我们更快得到职业提升,获得更高的地位和权威。

建立和培养职场人际关系,也可以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满意度。

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将社交视为讨好别人,在社交时感到疲惫、不自然。

02

专注学习新知

心理学家定义了两种主导思维方式,即“进取型”(promotion) 和“防御型”(prevention)。

大部分人属于两种中的一种。

“进取型”的人更关注社交带来的成长、职业提升和成就;“防御型”的人则将社交视为职场生活的某种义务。

实验发现“进取型”的人自愿进行社交,他们兴奋、好奇,对一切可能性保持开放。

“防御型”的人将社交视为某种必要的“恶”,感到不自在,因此社交活动较少,结果在工作的某些方面表现不佳。

不过,根据斯坦福大学卡罗尔·德韦克 (Carol Dweck) 的研究,我们的思维方式可以从“防御型”转变为“进取型”。

转变后,社交就不再是苦差事,而成为探索和学习的机会。

假设有一个工作方面的社交活动,我们感到有义务参加。

我们可以对自己说:“我讨厌这类活动,我不得不表演一番,扯扯淡,假装很享受。”

但我们也可以对自己说:“谁知道呢,也许会有意思。在我完全没料到的时候,可能就会听到新想法,获得新的体验和机会。”

如果我们是个“内向分子”,当然不可能想外向就外向。

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以哪种思维方式看待社交。

关注积极方面,如拓展工作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社交活动就会显得更有意义。

03

找到共同利益

为了让社交变得更易接受,可以想想我们的利益和目标是否与他人有共通之处,以及如何在此基础上建立有意义的合作关系。

美国西北大学的布莱恩·乌齐 (Brian Uzzi) 称之为“共同活动原则”。

“强有力的人际网络不是通过随意交流,而是通过我们与多人共同参与的重要活动形成的,”乌齐说。

多项社会心理学研究显示,在多人共同参与的任务中建立合作关系,协作程度最高,也最为持久。

因为这种合作中所需的相互依靠,是职业关系中最大的积极能量来源。

克洛德·格鲁尼茨基 (Claude Grunitzky) 曾在媒体行业多次创业,他与英国地下时尚和音乐杂志 Dazed & Confused 创办人杰弗森·哈克 (Jefferson Hack) 的合作值得借鉴。

格鲁尼茨基当时22岁,准备发起他的第一个创业项目,在伦敦创办一本嘻哈文化杂志,他极尽所能收集关于哈克的信息。

“我读了他的每一本杂志,留意他的写作主题和关注的乐队类型,”格鲁尼茨基回忆道。

“我做了大量功课,以至于还没见面就感觉已经了解他的性格。”

由于做足功课,而且相信他和哈克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理想,格鲁尼茨基去拜访这位前辈时踏实多了。

如果经过认真研究,我们发现与对方有实质性的共同利益,那么和对方建立关系的努力就会显得更真实、更有意义,也更有可能带来真实、有意义的职业关系。

04

学会懂得给予

即便和对方没有共同利益,我们也有机会通过创新思考带来价值。

当然这有时很不容易。

我们发现那些由于在组织中资历较浅、或属于少数族裔等原因感到无力的人,常常认为自己能带给他人的东西太少。

因此最不愿意参与社交,即便他们可能从人际网络中受益最大。

研究发现不同律师群体在不同时点,资深员工由于在组织中权力更大,在社交时远比初级员工自如。

当人们觉得能给予他人很多东西,如好建议、辅导、门路和资源等,在与他人建立关系时会更轻松,也不会觉得自私。

另一项实验也得出相似结论:相比受到低权力感心理暗示的参与者,受到高权力感心理暗示的参与者对社交接受度更高,更主动参与社交。

但即使层级较低、力量较弱的人,能给予的东西也比他们意识到的多。

在《非权威的影响力》(Influence Without Authority) 一书中,艾伦·科恩 (Allan Cohen) 和大卫·布莱福德 (David Bradford) 指出,大多数人思维过于狭窄,未能意识到自己拥有对别人有价值的资源。

人们过于看重金钱、社会关系、技术、信息等显性资源,却忽略了感恩、认可和声誉等隐性利益。

例如导师一般都助人为乐,但如果别人感谢他们的帮助,他们会更开心。

对他人的感谢越真诚,对方收获的价值越大。

一位年轻职场人士告诉我们,她30岁时,曾分别给30个帮助她获得职业提升的人写信,在信中回顾并感谢了对方对她的帮助。

收信人受到认可,听到她的新情况,无疑会非常高兴。

在公开场合感谢某人,也能提升对方在组织中的声誉。

如果我们在众人面前感谢上司,讲述自己在他指导下取得的进步,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我们能理解他人的价值和独特性,让他人感到被接纳,我们也会受欢迎。

举例一位来自德国的初级员工亨德里克组织了系列足球比赛,并邀请每个人参加。

在这家多元化的企业,很多员工来自国外,现在终于可以和同事一起做点好玩的事。

因此亨德里克的地位和人脉迅速提升。

虽然原本地位较低,但他拿出了新东西。

我们可能还会拥有对他人的独特见解。

例如相比资深员工,初级员工可能更了解流行趋势、市场和技术动向。

格鲁尼茨基就是最好的例子,他说:“我知道能给杰弗森·哈克带来一些东西,那就是关于嘻哈的知识。”

两人最终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关系。

相比从他人那里得到什么,不如想想能给别人带来什么。

这样社交就不会太像自我推销或显得自私,也就值得我们付出时间。

05

找到更高目标

影响对社交的兴趣和社交效果的另一个因素,是人们在社交中的主要目标。

如果能与更高目标相联系,任何工作都会更有吸引力,所以我们也要为社交找到更高目标。

我曾看到女性高管利用这种方法,克服与媒体和公关打交道时的不适。

eBay加拿大董事总经理安德莉亚·斯泰尔斯 (Andrea Stairs) 就经历了类似转变。

“我曾经觉得出现在媒体上是自我中心的表现,不体面,”她说,“后来,当我意识到一定的曝光度其实有利于公司,也有利于提升女性在商业世界中的整体形象时,会更加能够自由采取行动,接受此前不曾建立的关系。”

06

我们当中的很多人都对社交抱有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我们知道社交对事业成功非常重要,但另一方面也会觉得这是件累人、不体面的事。

我们要相信,通过采取进取心态、探索共同利益、发现我们能给予的东西,以及用更高目标激励自己。

我们会对社交更有兴趣,也会建立高质量的人际关系。

即使在某些情况下,我们无法不与他人社交,我们依然可以选择社交的目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