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情怀古今人物历史

徐悲鸿:一次私奔和一场赌局成就的大师

2017-09-26  本文已影响1712人  乐一狸

文 | 乐一狸

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可分为两大脉络,一为以徐悲鸿为首的写实主义,一为以林风眠为首的现代主义。两人堪称艺术巨擘,透过不同手段对中国绘画进行现代化改革,推动时代的巨轮,对美术史及后世的影响是至高而远大的。

以写实见长的徐悲鸿一生创作了无数名画,八骏飞驰的《群马》举世流芳,至今无人不晓。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现代画大师成功的背后,竟是源自一次私奔一场赌局

徐悲鸿出身微寒,自六岁起随画师父亲徐达章读书、习画,年仅17岁便被录取为江苏宜兴女子师范学院、彭城中学的图画教师,足见其天赋与才华,在教学之余他并不断追求自我在艺术上精进的可能,1918年,他认识了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其主张以民主与科学来建立新中国,此也影响了徐悲鸿的创作倾向。

1919年,在蔡元培的帮助下,徐悲鸿以公费留学的名义赴法,先后在朱利安美术学院、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并拜知名古典画家达仰为师,达仰主张“美术的目的是要把宇宙间的美抓住,使之永久保留”,要求徐悲鸿精微地观察物象,并以默记的方式,精准地在画布上捕捉自然与人物,让他建立了坚实的素描与油画的写实功底。

徐悲鸿自画像

一 场 赌 局

初到法国时,有一位外国同学瞧不起中国,徐悲鸿义正言辞地对那个学生说:“既然你瞧不起我的国家,那么好,从现在开始,我代表我的国家,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来等到毕业的时候再看。”

为了这场“赌局”,徐悲鸿从此发愤习画,并深入研究解剖学、透视学、色彩学,以科学的精神来观察自然。终于在1923年,他初试啼声,以油画作品《老妇》首度入选法国国家美展,内心备受肯定。

1926年,他短暂回上海举办了首次个展,他雄健精微的写实画风,引起文化界极大的关注,康有为在观展后即称赞他“精深华妙,隐秀雄奇,独步中国,无以为偶。”而到1927年,徐悲鸿在创作上更为纯熟,该年他有高达九件作品入选法国国家美展,以精湛的技巧与作品中独特的东方韵味名震艺坛。

带着以西学复兴与改革中国绘画的决心,1928年,徐悲鸿结束八年欧游生活返国,先后被聘请入南京大学、中央大学艺术系执教,后更执掌北平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担任院长。一生作育英才无数。

1933年徐悲鸿于巴黎网球场美术馆举行的中国画展厅內留影

致广大而尽精微

在创作上,徐悲鸿汲取古典主义造型坚实的长处、浪漫主义富有运动感的特点、写实主义观察自然的方法、印象主义表现光色关系的技巧,创作了一系列动人的作品。

他的油画创作以人物为主,少量风景为辅,并曾在1928至1933年创作黄金时期,完成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史诗巨作,如:《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徯我后》《愚公移山》等画作来歌颂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对现实社会的期许。此外,还有《瑞庆·丰年》、《枇杷佳果图》等少见的静物主题作品,表现了徐悲鸿对于另一生活层面的关照,弥足珍贵。

“研究艺术,务须‘诚笃’。诚笃乃是对宇宙万象,有非常精确之研究,与明晰之观察。如颜色,同一红也,其程度总有些微之差异,吾人必须观察精确,表现其恰当之程度,此即所谓力量,力量即是绝对的精确。”这是徐悲鸿1926年在中华艺术大学发表的演说,也成为他艺术精神与创作理念的总论性概括。

有趣的是,在徐悲鸿的静物作品中,他特意将中国水墨写意的精神与骨法,融入以写实著称的西式油画笔触,以强而有力的短笔简洁地勾勒出对象的外形与脉络,并塑造出明暗均匀的光线痕迹,物品虽因透视发生变形,但整体却又不失和谐,足见其高妙。

作品正如艺术家艾中信所言:“徐悲鸿的油画强调形体轮廓,但并不削弱主体与环境的深度联系。凡此种种,都属西法范畴,但富有中国绘画造型的特色,所以不悖于中国人民的欣赏习惯。他的技法,重视细节而不拘于细节,强调概括不流于空泛,既严谨又不拘谨,取舍得宜,所谓尽精微而至于广大。”在求真中,亦不失对于大美与善境的追求。

徐悲鸿以精实之笔,与细心的观察,将日常生活中看似寻常的事物,转为一幅幅饱含静谧之美的景致,隽永而恒常,这也从侧面体现了艺术家在创作与心灵上的富足。

《凭桌,蒋碧薇画像》1925年作

一 次 私 奔

徐悲鸿与第二任夫人蒋碧薇的爱情故事,亦是艺坛一段传奇:二人身为同乡,相识于上海,但他们的相恋过程却并不平坦:徐悲鸿在老家曾有一门父辈安排的亲事,被迫成亲后的徐悲鸿负气离家,辗转来到上海学画。而徐悲鸿在上海的绘画老师,正是蒋碧薇的父亲蒋梅笙。

徐蒋二人相恋时,蒋家早已为女儿在苏州定了亲,在那个被自由与理想冲昏头的时代,两个年轻人毅然选择自由恋爱,各自斩断与原配和未婚夫,一起私奔至法国。蒋碧薇在异国陪伴徐悲鸿学艺、谋生,见证了徐悲鸿从画匠到艺术大师的黄金生涯。

旅法期间,二人共同度过了愉快、美好的家庭生活。徐悲鸿在此期间也多次以蒋碧薇为主角作画,创作出《凭桌,蒋碧薇画像》等技法突破、质感温馨的作品。

蒋氏虽在1934年与徐悲鸿离异,但截至过世之前,无论迁居到何处,她一直将二人共度时的画作带在身边,徐悲鸿为她画的肖像,以及留学时的浪漫回忆,被永久地定格在画作中,伴随她度过漫漫余生。

一次私奔、一场赌局,让那个从宜兴走出的小镇少年发奋图强、学贯中西。封建婚姻和异邦受辱没有击垮徐悲鸿,反将他锻造成中国最伟大的现代派画家和美术教育先驱。

写于徐悲鸿逝世63周年纪念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