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活,放眼世界!

与时俱进——文化生存之道

2019-03-10  本文已影响0人  飞岩文轩

与时俱进

——文化生存之道

高一1班 陈尚礼 20

何为文化?在我们印象当中,知书达礼,翩翩风度,满腹诗书,谈吐不凡,张口能出忠言,下笔能作文章,这就是中国人传统观念之中的文化人的样子。自然,文化就蕴藏在那一本本厚厚的文学典籍,一卷卷尘封的历史著作。那么文化,就应该是与当今潮流相对应的,然而《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却是打通了古与今的界限,将文化注入到了当今时代的潮流中,让尘封的诗词再一次揭棺而起,焕发出第二次生命。

在赛场上,我们看见各位擂主针锋相对,各自将自己的平生所学一一展示,他们仿佛是沙场上比武的斗士,又像是丛林之中的捕食者,严防死守,不露破绽,等待着对手丝毫的差池,然后一击致命。场上选手们剑拔弩张,场下的观众们也屏息凝神,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在这一来一往的交锋中,夹杂着名家教授的解析与点评,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们不仅看得过瘾,更学到知识。

本来,像诗词这些“专业知识”,往往人们在走入社会后,就渐渐将这些知识“还给老师”了。这些原本只是通过教科书传播的知识,却通过电视节目这种娱乐方式,鼓励了一个又一个“雷海为”,将诗词作为自己的爱好,又像理科女博士陈更,在读博期间仍然热爱着诗词。渐渐地,诗词之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河畔,吹过了玉门关,让明月照着千百年后的我们还入文化之乡,用诗词引领潮流,以潮流带动文化,将全国各地的中华儿女,用最传统也最新兴的方式,联系在了一起。

然而潮流,本来不就是文化产生的根源吗?

劳苦人民的农暇时的高歌,成就了《诗经》,楚地人民面临国破家亡时的悲歌,成就了楚辞,热爱田园生活,讨厌世俗官场的陶渊明,开创了山水田园诗,初唐好战的大唐人民用《从军行》拉开了边塞诗的序幕,八叉成文的温庭筠,用自成一派的花间词,为婉约词派奠定基础,晚唐的杜甫更是以铁血丹心,表达对国家的深切担忧,书写了历代亡国忠臣的肺腑之言。这些种种的或诗或词,或歌或赋,在当时都是被人们所追捧,以至于像唐朝,人人都能吟上两句打油诗。

文化本来就是潮流,只是当潮流能得到完整,完善的积淀与发展,便形成了文化

唐朝的文化,到了宋朝就要改变,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审美也发生了变化,因此词代替了诗,而词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诗歌的进化,但无论如何中华人民的思想与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对于我们现在,亦复如此,我们不可能像从前一样要求全民写诗,但是我们也有着我们独特的文化方式,像《战狼》,像《流浪地球》,我们需要的,是从从前的文化中汲其所精,为我们所用,中华民族的文化,才能不断以新的形式,发展我们的文化,输出我们的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