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简友广场想法

成就人生

2024-03-06  本文已影响0人  金达摩

曾国藩一生学生众多,耳熟能详的李鸿章,薛福成,吴汝纶,还有一位俞樾。

李鸿章名字自不必说,无论是教科书还是影视剧多有提及。

俞樾在经学、史学多有建树,著名历史学家俞平伯的曾祖父,一生著作等身。

曾国藩曾经这样评价他的两位学生,说,李少荃(李鸿章字少荃)拼命升官,俞荫甫(俞樾字荫甫)拼命著书,这句话可以说是道出了中国历来,包括现代,读书人真正想成就自我的两条路。

自孔子时期,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就将自己的命运和民族、国家的命运深度绑定,中国人相对较少于关注自身精神内省(不是说没有),他们更多关注与社会及社会与人的关系,一切哲学思想几乎都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而且在入世思想下,读书入仕,几乎是所有中国人追求的人生目标。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机会做官,但还是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对于读书人,著书立说几乎是最为天然的途径,不同于一些民族,很少有人想通过其他手段映射出自己的价值,读书是基本条件,然后或者做官或者著书了。

做官著书兼而得者在中国古代社会不在少数,这和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有关,书读不好,想做官不大可能,做官了,有条件了自是想著书立说,曹雪芹、蒲松龄一类人物毕竟只是少数,况且蒲松龄一生都在科举路上磕磕绊绊,没有结果,不等于不想。

做官太累,宦海浮沉,一般心理素质难以承受,清廉自守更是难上加难。李鸿章一生就做了两件事,一是拼命升官,二是升官后拼命替清廷背锅,近代几乎所有不平等条约都是李中堂签字。晚年看开了,留下一首名联,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祈寿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可为地上神仙。累了一辈子,开看了。可惜李中堂学问不好,一生没留下像样的著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