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红与黑》序
从来就是书读我,不曾我读书。
大致因为我资质愚钝,记性又不好,我就是那种还没看完第二句,就已经把第一句写的什么忘得干干净净的人,所以,看书的时候,总是让我产生在被书中一行行的文字愚弄,戏耍的感觉。然后,我就头昏眼花,看不下去啦。所以,一提到看书,总会平白的生出几抹恼恨来,为此我还得出了一个荒谬绝伦的结论就是:我跟书天生就是不对付,就是两条永远没有交点的平行线,已然就是相看两生厌,不如不看。于是,这种种荒谬的借口,就成了我懒惰,不上进的遮羞布,把我牢牢的裹在这堕落的深渊,不进则退!
但是,我内心住着一个上进的灵魂,这些年来,企图不断地冲破这重重桎梏,让头脑清醒,上进,摆脱愚昧,无知和不知所谓。事实也证明,它的努力没有白费,因为今天我终于下定决心拿起了书架上的,那本自从买来就没有翻过的书籍《红与黑》。这本书被忽视了很多年了,已经积起了厚厚的灰尘,要拿起它,还真的需要不少勇气,下了好大一番决心呢。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红与黑》的序吧
《红与黑》作者法国,斯当达。一个崇拜拿破仑的狂热分子。
这本书,以两种色彩词作为书名,当有寓意存在,历代书评家认为红与黑,比喻军装与道袍,剑与十字架,热血与孝服,军人的荣誉与僧侣的暗黑,火红的理想与黯然的幻灭,英勇时世与复辟年代,等等。甚至比附于赌盘上的红黑两色,喻人的命运变幻莫测。相对而言,斯当达本人的说法更为平实,红是意味着书中主人公于连出世的早,会去当兵,但是他生活的年代,只得披上黑色的道袍。
斯当达标榜的《红与黑》是部纪事作品,因而这是一部政治性很强的小说。斯当达提出的小说—镜子论:“小说,是一面镜子,小说就是要像镜子一样反映行进的现实。” 于是,我们可以在斯当达的笔下看到,内地生活的庸俗,圣公会的肆虐,贵族社会的奢靡与保皇势力的猖獗。镜子有时反映蔚蓝的天空,有时照出的却是路上的泥泞。
小说中主人公于连,生就火热的性格,充满着进取的精神,向往于英雄行为,但在一个复辟倒退的社会,便成了一个拒斥现存秩序,颠覆神圣失误的叛逆分子。于连,“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如他自己所说,“老天爷把我放在穷人堆里,却给了我一颗高贵的心”。相比于拿破仑,同样一种英雄性格,由于所处时代不同,就有了幸与不幸之别,创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于连,既不能像拿破仑那样去征服世界,名扬天下,也当不成维离叶市的市长,去惩恶除腐,伸张正义。他只能面对“残酷的现实,强迫自己去探究卑劣的人心,再以虚伪的言行,行其欺诈的勾当。”
他倾向雅各宾主义,却参加保皇党密谋,他蔑视贵族有产阶级,却往贵族有产阶级里钻。他为自己位卑命艰而敢于抗争,在敌对的环境中做着没有胜利希望的斗争。向上爬正当飞黄腾达,不意受到告密信的打击,他不惜功亏一篑,也要泄愤报复,慨然走向断头台。一人做事一人当,不求上述,不乞一命,固然好汉一条,但终究是一个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