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群星与不朽的自由之旗
要说18年大火的作者和改电视剧,Preist和她的《镇魂》绝对榜上有名,说起它们的成功,演员白宇和朱一龙带来的热度自然功不可没,但不可否认的是,《镇魂》同名小说的精彩。
《镇魂》的作者是晋江大神Preist,近年来出版的作品有《有匪》《默读》《脱轨》等文,内容涉及武侠、刑侦悬疑、穿越爱情等多个领域,擅长在作品中贯穿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解读、质疑与追寻。她笔下的《残次品》也不例外。
作为一本科幻小说——这本应该算是软科幻,《残次品》构架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那时人类已经走入太空,在经历了旧星历的基因革命、摧毁了无框架权限的超级人工智能的黑暗统治之后,人类迈入了新星历纪元。小说借助的一些科幻概念,不管是空间站、时控跃迁(Warping navigation)还是超时空重甲星舰,都是近年各种科幻小说或电影的常用概念,就算是对于一个很少看科幻小说的读者来说也不难理解。
里面最惊艳也是非常独特的一个设定,就是伊甸园精神控制网络——假设有一个网络,每个人都是它上面的终端,这个网络能给监测你的思想、身体状态,通过帮你调节体内激素来影响你的情绪、在睡梦中给你灌输知识。这个社会上每个人从一出生就强制接入这个网络,在伊甸园覆盖范围内是一片和谐美好——当然也毫无特色和思想自由。
对于当权者来说,伊甸园是再好不过的东西了——尽管他们自己屏蔽了伊甸园。伊甸园覆盖下的人民温顺而听话,犯罪率极低,近乎所有人都成了乖巧的绵羊,跟随上面的指挥棒而行动。尽管也有投票公决,但没人知道你做出的选择是自己真的这么想的,还是伊甸园通过对情绪的影响而引导你这么选的。
《残次品》构建了一个理想的未来,也是一个可怕的未来。
但是对我来说,最打动我的却不是这些,而是小说里关于“残次品”们成长轨迹的描写,以及作者本人在小说里倾注的有关于自由主义的世界观。
在任何时候,“残次品”的含义都不怎么样:觉得还多少有点儿用的,或许还有心思拿来用一用,哪怕是用在最不堪的地方;觉得没什么用的,从此一点儿都不想理睬它,或者压根就想不起来去理睬它,只是任它自生自灭。在小说《残次品》构建的世界里,每个人都似乎是某种程度的“残次品”,陆必行的空脑症、林静恒的“自闭”、林静姝的“复仇”、以及以陆必行为校长的星海学院里的一群流氓学生们……
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建校到毁灭到重建,星海学院的历史发展直接推动了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成长进程——陆必行治好了空脑症、林静恒找到了爱人、林静姝和过去和解、星海学院的“学渣们”成为了重建第八星系行星的重要支柱……
与小说人物成长相对应的,在小说的世界观构建方面,priest借鉴了奥威尔《1984》中“自由意志被剥夺,人类命运被强权所控制的冷血体系”。所谓的“ 伊甸园系统 ”代表了前进的方向、代表了领袖的力量、代表集体意志的服从,但唯独没有代表多数人的正义与自由,强权会利用国家机器作恶,个体意志将成为阻碍时代发展的“毒瘤”。
这显然是错误的概念,但Priest所探讨的不仅仅是对错题,她需要创造出一种解法,消灭罪恶的开端必须是将罪恶的恐惧之处曝光出来,这与是《三体》在叙述维度之上生命的价值相似,同样也能解释我们为何一边追求一边恐惧那些未知的东西,比如黑洞、外星文明、星系、AI……
除此之外,Priest在小说里有关个人成长、个人意志、自由主义等的描写,也同样真挚而富有哲学意义,以下摘录几句我最喜欢、并且对于构建我的世界观有重要参考意义的:
在这个时代,个人的才智与努力有时显得微乎其微,你得意或者失意,都取决于时代的大潮把你冲到哪里,在你漫长的一生里,可能会经历无数次飞黄腾达和一无所有……我希望诸位来日身在风口浪尖上,不要得意忘形,想一想学院里的学海无涯,沉入水下暗流时,不要与泥沙俱下,想一想学院为你灵魂筑下的基石。各位同学,我希望你们从今往后能谨记,比金钱更珍贵是知识,比知识更珍贵的是无休止的好奇心,而比好奇心更珍贵的,是我们头上的星空。
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谁能让你幸福,谁就能让你迷失。
头顶星空的人,即使趋利,也趋得有底线,而梦想和尊严是不能用钱践踏的。穷途末路的梦想和尊严也是。
第三等的自由,是选择的权利,选择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选择你的生活方式,第二等的自由,是思想的自由,思想可以洞穿时间空间,是善是恶随你心情,第一等的自由,是你可以随时和自己在一起,忠于自己,哪怕短暂地被某种思潮绑架,也能在某一天清醒过来,和自己聊一聊来龙去脉……”……你有权知道自己为什么愤怒、焦虑、仇恨、嫉妒,你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