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

抑郁症的本质是什么?

2019-01-03  本文已影响24人  昆仑云曦

1、“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

人类所有的疾病都源于欲望得不到满足,欲望超过了身体和自己灵魂所能承受的极限,然后身体和灵魂以疾病的形式向你发出了警告。超过了身体的承受极限以后,就会出现身体上的疾病;超过了精神世界的承受极限以后,那么就会出现精神系统的疾病。

解铃还需系玲人。中国有句古话:“吾日三省吾身也。”

找到疾病的根源,首先要找到那个欲望到底是什么,包括身体的欲望和精神的欲望。比如有人得了所谓的抑郁或者烦恼痛苦,其实这种精神上的疾病来源于自己的精神的欲望,这种超过了自己精神系统的承受能力。一方面,欲望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失落或者欲望需要得到释放,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蹂躏折磨着自己的精神系统,严重的就会导致疾病,长期压抑得不到出路,就会出问题。

image.png

2、有生于无,病灶源于病态心理

人的矛盾和欲望得不到满足,先有一个心理矛盾,心理冲突纠结于自己的心声,这种心理纠结,看不见,摸不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负面情绪,但是时间长了以后就会形成一个可见的病态生理灶。这时候就是生物学所说的病灶。

老子五千言也指出:“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这就告诉我们,我们既需要学习老子五千言这些书籍建立系统的思维格局,也需要学习阅读工具类图书,先熟读老子五千言,再阅读工具类的书籍帮助落地生根、接地气。

一项具体工程的落实也是这样的,先有头脑中的一个创意思想,这是无形的,然后再有规划论证讨论,这开始由无形接近有形可以看见文字,听见声音,那么再继续做下去,开始进行小范围的论证、试验、实施这样的话越来越可见,其可行之道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这是一个由隐态逐渐向显态的渗透显现过程。

3、分析心理,解脱困局

image.png

老子5000言曾经说过:”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也。“老子还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里面就讲了,阴生阳于无形,有形于无形,行动源于思想,结果源于原因,可看可摸的元鱼。儒家为了我们老百姓能把握,就总结出了中庸之道。建议把一个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过犹不及都不行。所以即使是精神系统的抑郁,这类疾病也是找到自己的一个欲望,然后把这个欲望作为数轴的原点,然后引申坐标轴的正方向,有可能最好的最大能达到什么程度,然后这个欲望作为原点,再看一下坐标轴的负方向,那个欲望最坏的结果又是什么?这样就能了解最好和最坏的结果分别是什么,然后就能看到这个中点,就能把控住这个欲望的中点,然后分析一下自己现在的状况与这个欲望的中点距离是多少多少?就能判断出自己离疾病的程度有多少。

4、读写学习,建立大格局

老子也说过:“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也。” 我们要做强者。首先就要自知、自明、自胜、自强,然后才能做到自立。

image.png

第一部分书单是哲学系统思维类:老子五千言,论语

第二部分书单是写作训练类:读书方法、笔记方法、逻辑思维、视觉引导。

第三部分书单是写作应用类:心理分析、写作文笔、写作能力 、写作沟通;

第四部分书单是写作变现类:认知突围 、知识管理、时间管理、知识变现。

老子说过:”少私而寡欲,绝学无忧。“注意,老子这里说的是少私,而不是无私,也不是没有欲。怎样把握尺度呢?这就是中道。读书学习就是提升自己的最佳方法。

5、阳光普照,心境光明

还有一种隐态的欲望大家不太注意,就是人很善良,人本身很美好,人之初性本善,也想帮助别人,也想给别人带来更多的价值,但是呢,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你本身想,这就是一种欲望,那这个欲望呢,源于自己的能力不足,所以我们说知识改变命运,读书阅读使人获得美满的幸福和人生。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知识使你能够在满足自己自知者明、知人者智的基础上,能给别人更大的价值,这就是自带光芒的力量。

image.png

太阳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自身源源不断的发出无限的光明。所以无论是婚姻生活当中,还是自身的身体健康当中,读书阅读,然后接触正能量的人,接触正能量的书籍,接触优秀的经典,才是卸下心理包袱真正的出路。

在读书过程中,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你自身有价值了,才能给别人提供更多的价值,也才能满足你想要帮助别人的这种欲望,在帮助别人在付出的过程当中,自然你会得到与你同气相求、同频共振的志同道合的同道中人

所谓缘分可遇不可求,前提条件是你自己首先要自带光芒。

阳光出来了,普照大地,阴霾自然就无处遁形了,心理疾病,也就消失匿迹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