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里说交通
一直没有骑车上过班的机会,这个夏天因为搬家的缘故,加上家的附近正在修地铁,所有的公交线路都停运了。我思来想去只好选择骑自行车出行,因为这是最为便利、快捷的方式。刚开始骑车的几天,总觉得有诸多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可能是因为自己骑车技能不熟练的造成的。可是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我发觉这种不适应并不仅仅是因为我个人的原因,而是道路状况太过复杂的原因,而这种复杂却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你知道吗?没几天的时间里我就被道路上的众生百相给“震撼”了,我发现路上的一切是那么的险象环生。
太原市的一个普通单向路口在高峰期一般会有2-3名交警在执行交通管理,遇到大一点的十字路口或丁字路口就会有10名以上的交警同时指挥交通。按照这样的数字算下来,太原市的交警警力还是比较充足的。但是为什么现实中,交通是越治越乱呢?道路是越修越堵呢?
大家常说路上的弱势群体应该就是行人了,可现实生活中却没有“玛丽苏”,行人的种种表现会让你产生一种错觉,总会觉得他们是行走的“铠甲战士”。你看他们有的不走斑马线、有的不按指示灯过路口、有的不走人行横道、有的会不计个人安全随意翻越马路中间的隔离护栏,这样的表现你还会觉得行人是弱势群体吗?他们真是太无畏了。
我觉得的考量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到底有多高,一个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让他过一次马路,这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一个简单的动作就会让你快速的认识一个人。我曾经打趣儿子说,将来找女朋友时无需看对方的容貌、学历、家庭,只需默默地观察对方过一次马路就可以,我把此方法形象的叫做“马路测试法”。你看路上的这些行人不论高矮胖瘦、美丽与丑陋、不论知识文化层次的高低,只要一过马路就会原形毕露。难道他们不知道也许就是一次横穿马路、翻越护栏,换来的代价就会让他们无路可走吗?“红灯停、绿灯行”是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路,可偏偏一些看似有文化的年轻人却忘记了这样的交通规则。
都说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在这样的历史熏陶下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彬彬有礼、行为有度吗?再来说说这路上的车,这车包括公交车、私家车、摩托车、自行车。他们的速度可以与飞机的速度一较高低。刹车板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多余的,这些老师机就好比是F1的赛车手,在狂躁的车流中随意地穿梭。车与车之间最起码的礼让和安全距离都抛在了脑后,稍有磕碰就手拿电话站在马路的中间和对方僵持起来。他们不会去设置三角警示牌,不会去考虑后面的车辆如何通行,他们只关心该谁负责?还是倒打一耙?另外,马路上时常会听到震耳的笛声,市区内不许鸣笛的指示牌形同虚设,有些司机养成了一种就是不按喇叭不会开车的坏习惯。有事没事就随意地摁响了喇叭,那喇叭的作用究竟而在呢?喇叭原先只是为了警示车辆和行人注意,从而增加行驶的安全。可现在却演化成催促别人的手段,那一声声的笛声仿佛在说:“你他妈的快点!别挡着老子的路!”也许这些话听来不优雅而且很不文明,可那些扰民的笛声让人听来真是更加的刺耳。
俗话说得好“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大家各行其道、互不影响不是很好吗?行人随意踏入机动车道,车辆随意挤占行人的通道好像成为了一种“正常”,我被这样的现象搞得晕头转向。我想说:文明礼让、安全你我!不是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