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3月8日,尹坪街上来了一位老奶奶。她满头银发,满脸皱纹,大约七十多岁。拄着一根拐杖,步履蹒跚。据说是乞丐婆,不记得回家的路了。沿路乞讨,讨到了我们村上。
我们村都是四邻八乡认识的人,把房子集中修建,形成街市。每逢农历三、六、十会赶集交易。在街市中间,专门修建了服装、鞋袜、床上用品交易市场。市场非常简陋,用彩钢瓦做顶,挡风吹日晒雨淋。地上用砖砌半人高,放上一块鱼制板便是一个摊位。
行乞的老奶奶不知到哪家要了一些稻草,晚上铺在鱼制板上就是床。早上,她会把所有稻草一根一根拣拾,把它捆好放置好。就这样,那个简易的市场成了老奶奶临时的家。没有四壁,好歹也有个住宿的地方。
吃的就挨家挨户去要。到了饭点儿,老奶奶会去到一户人家,见到吃饭,直接开口讨些饭来吃。
就这样,老奶奶在我们街上艰苦地生活下来。
老奶奶特别爱干净。衣服脏了,她会去要一些洗衣粉,就在街后的一个专门供人洗衣服的水很清澈的鱼塘里洗洗。你别说,她既使要饭为生,一身也弄得干净整洁。所以,街上的人并不十分讨厌她。
曰子久了,尹坪村周围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有一个乞丐婆行乞。多数人都怀着同情怜悯之心,少数个别却心怀叵测。
一个常在街上晃悠的五十多岁的单身汉,起了歹心。初夏的一个深夜,他悄无声息地来到乞丐婆身边,准备施行强奸。乞丐婆被惊醒,连连大声骂这个单身汉。响亮的声音惊动了街上那些晚睡的正在玩牌的人。他们推门而出,瞧瞧发生了什么事。得知是单身汉想强奸行乞的孤老太婆,大声呵斥几句,训了单身汉一顿,制止事态发生。
从此以后,老奶奶夜晚睡觉多了几分警觉,并且手边随时都有根木棍。有来者犯,随时反击。
发生这件事后,尹坪街上的人都觉得这名单身汉有伤风化,给我们当地人们脸上抹了黑。
其中,已退休居住在街上的六十多岁的以前教中学化学的刘老师觉得尤为不妥。到了饭点,他开始频频给老太婆饭吃,有时还请她边吃边聊。问问她家是哪里的,家里都有些什么人,为什么出来乞讨。如从老奶奶口中得知了有用信息,便用纸记下。
原来,老奶奶有些老年痴呆,对于家以及家里的亲人有些记忆的片断,但又不能连贯。
经过刘老师长期与老奶奶闲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拼凑起家的地址以及她大儿子的姓名。是否准确不好说。但刘老师查阅了这个地址的邮政编码,又着手写了一封关于这个老奶奶详细情况的长信,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把信寄出去了。
没有满怀期待,但也渴望能有结果。皇天不负有心人。十天后,居然有一个人照着刘老师信件里随附的电话号码打进了一个电话。声称,母亲因患老年痴呆症走丢,已大半年了。刘老师早问得这位老奶奶的姓名,一报姓名——冯玉珍,那边那个人非常激动,正是他走丢的母亲,千恩万谢挂断了电话,便开始组织兄妹几个来接母亲回家。
三天后,来自江苏省苏州市的老奶奶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来接冯玉珍老人回家。他们在刘老师家见到自己的母亲,无比激动与高兴。他们买了好多东西,感谢刘老师。也买了糖,请街上围观的人吃,算是略表母亲在这一方流浪时人们对其母亲的施舍与照顾的一种感谢!
冯玉珍老人换上了儿女买的新衣服,打扮得整整洁洁,在儿女的陪同下高高兴兴回家了。
望着他们一家离去的背影,刘老师心里又高兴又欣慰。善举有了好结果!
家,永远是一生中最温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