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泥炮
从小长在农村,玩着各种自己发明或者从比自己大一些的孩子那里继承过来的游戏。在寻找童年的记忆时,发现它们已经变得模糊,但它们承载着的欢乐童年却是值得珍藏一生的财富。
80年代生长在落后农村的小孩,没有上过幼儿园,没有见过城里卖的玩具,但他们的童年生活依然充满情趣,充满欢声笑语。农村的娃娃在娘肚子里就是闻着泥土的味儿成长的,泥土是农村最廉价,也是最营养的元素,它长出了养育我们人类的庄稼,也长出了快乐的生活,见证了文明的变迁。
一泡尿落在土堆上怎么就不见了?好奇心的驱使,孩童们便毫无顾忌低去用双手扒开土地寻找,找来找去泥巴沾满了双手,沾满了衣襟,沾满憨态可掬、天真稚气的脸蛋。“尿尿泥”的乐趣,成了他们启蒙的游戏。然而游戏并没有止于尿尿泥,和尿尿泥摔泥炮,让他们体会到了战胜对手,收获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演绎着简单的人生博弈。
无论在任何天气下,只要有尿,摔泥炮就不成问题。你看他们三个一组,五个一堆聚在一起手里不停地揉着尿尿泥,乐此不疲。和好尿尿泥后,用手把泥的表面揉光滑,然后根据泥团的大小,把它做成一个形状如钵的泥炮。做泥炮是有讲究的,首先泥和的不能太软,也不能过硬,太软做不出钵的形状,太硬了泥炮甩不响,再就是泥炮的边缘要保后均匀,泥炮的底部要薄,但不能透,做出的泥炮不仅要摔得响,还要形体美观。泥炮做好后,需要在平地上摔,才能得到好的效果。找到平地后,就要决定摔泥炮的先后顺序,“石头、剪刀、布”之战后,他们就用右手托住炮碗,按照决定好的次序依次将泥炮口朝下向地上用力摔去,一时间只听“嘭、怕,嘭、怕”的响声过后,“摔技”好的,落在地上的泥炮中间就如开花般炸开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孔,炸开孔的就是赢家,没有炸开的为输家。输家就要把自己的泥炮撕下一块添到赢家的这一只泥炮上来,这样赢家的泥炮越做越大,输家的泥炮就越来越小,直到输完自己手中的泥炮为止。为了能使自己的泥炮摔的响,甩的孔大,成为赢家,小伙伴们往往在甩泥炮的时候嘴里还念念有词:“泥炮泥炮肯响响,响了我给你烧米汤。”年龄大一些的孩子,知道尿尿泥不卫生,就只有在下雨天或者在河边有水的地方甩泥炮,雨过天晴后,一群一群的孩子在彩虹桥下嘻嘻哈哈摔泥炮的情景甚是让人怀恋。
现在,回到村里,摔泥炮的游戏已经找不到了。孩子们拥有的是各式各样的机械制造的玩具,而且它们已经成了孩子们的最爱,像这种就地取材的游戏没有谁再会玩了,甩泥炮也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