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悦梦想大型社群天天读书拾梦园

再次审视童年

2019-04-11  本文已影响269人  周卫英
再次审视童年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童年的经历对整个一生都有很大影响。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回忆童年就是很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方法。

中国古人就知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为什么会成为今天这个样子,为什么过去会经历许多事情,未来会如何发展,通过回忆童年,就会找到答案。

小时候总希望走出故乡连绵起伏、永无尽头的山峰,看看山外平坦广阔的世界。

上小学时常常给空空的书包装上揉成一团的纸,撑的鼓鼓的,体验长大的感觉。

现在人已过知天命的年纪,离开故乡三十多年,却发现再也回不到美好的童年和美丽的故乡。

法国作家普鲁斯特说:“我们徒然回到我们曾经喜爱的地方:我们决不可能重睹它们,因为它们不是位于空间中,而是处在时间里,因为重游旧地的人不再是那个曾以自己的热情装点那个地方的儿童或少年。”

但是我可以回到内心的记忆,用现在的心态审视记忆中的童年。

我出生成长在秦岭山脉一个偏僻山区小县城的边缘,母亲是农民,所以我的童年记忆是和劳动及农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学校每周都有劳动课,大部分是农活,经常往返几十里去老关梁种地,要花费半天时间。

那时没有带水的习惯,中途渴急了,就去老乡家求水。得到允许后,用瓢从瓮里舀凉水喝,非常甜,过后也安然无恙。现在是绝无喝生水的胆量了。

没有农活时,学校组织学生去县河里捡小石头子,为县城铺水泥路,也为学校创收。据说开会用的扩音器和麦克风就是学生们劳动的成果。那时的机子质量不好,经常发出刺耳的啸叫声。

商洛的核桃驰名世界。冬天,有时上学的内容是给学校砸核桃,剥核桃仁。有些同学忍不住就吃了,结果受到老师严厉批评。

冬天晚上在家里,也是砸核桃,剥核桃仁。一个冬天要剥几麻袋,上千斤核桃。挣到钱,妈妈给我们买棉线手套。

教室在冬天没有任何取暖设施,可以说是滴水成冰。早晨走进教室可以看到玻璃窗上形状各异的冰花,像一幅幅画,给我们增添一点情趣。

教室四周墙上是罗盛教、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等英雄人物的彩色画像,黑板上方是毛主席彩色画像和书法手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家里也有毛主席画像,瓷像,还有许多大小不同的毛主席像章,纪念章。

在同学中,我冬天的穿着大概是最好的。穿着皮鞋,戴着皮帽和皮手套,手依然冻僵,脚冻烂了自己都不知道。父亲给我洗脚时,才发现脚后跟已经冻掉一块,可是我并没有感觉痛。

有天上午放学后,手已经冻僵,拧不动钥匙,半天打不开家门的铁锁。哥哥发现后很生气,命我站在阴凉处反省,我就老老实实站在那里。

因为穿皮鞋,和同学玩时翻窗户,不小心碰坏了教室的玻璃,被党老师叫到办公室批评教育。

有一次和同学争夺一根竹条,不小心刷坏了墙上的标语,又被老师批评。

有一次和同桌女生吵架,互相用毛笔在对方脸上画。后来老师命令我们用脸盆打来清水,放到教室后面的地上,互相给对方洗脸。

此事是一件丢人的事,因为那个年代农村孩子很保守,封建,男生女生不能在一起玩。

后来如果哪个同学想羞辱我,就提起给女生洗脸这件事,我就会无地自容。

还有更丢脸的事。大约上三年级时,一个暑假,随几个邻居大孩子掰学校地里的苞谷,不知道被谁告发,成为“贼娃子”,开学后被当众点名批判。

当然也有令人得意的事情,比如当上三好学生,上台领奖。奖状贴在家里立柜小门镜框中,颇受亲朋表扬。

冬天放学后,拾木头,树枝,炭块,解决燃煤之急。大人做饭时,我拉风箱。总之永远有干不完的活。

初春下午放学后,提着笼去地里挖灰灰菜,回来后妈妈用开水焯了,调上盐和酱油醋,口感软软的,非常好吃。那时一顿饭只有一个菜。

有一天我挖了满满一笼灰灰菜,可是被班长碰见了,说那是别人家的地,不能挖,命令我倒了。我只好服从命令,空笼而归。

五月,麦子如波浪,此起彼伏,布谷鸟(杜鹃)唱着“快黄快割”在麦浪上穿梭。我经常欣赏绿浪,采集野花。青麦杆也能做成笛子,吹出音乐;能编制成漂亮的笼子,养蚂蚱。

永远逝去的童年,回忆不尽的童年,仿佛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越发清晰,可贵。

愿读者朋友们跟随我的回忆,也回到你们内心深处的宁静,暂时忘记外面的喧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