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江湖

枯燥冗长的“狼人案”:八岁孩童为何牵出一场“赠诗会”?

2020-03-16  本文已影响0人  门无痕

简评:《清明上河图密码》卷五

《清明上河图密码》封面

可有可无者,无聊之水字数也。

上回说到,《清明上河图密码》卷四读罢,笔者的直观感受已经显现出不佳的期望值,尽管其主人公作绝张用的无限魅力,夺人眼球、深入其理、活灵活现,但终究抵挡不住整个框架编排的俗成感。

前文四卷已经将汴京四绝刻画描写凸显而出,《清明上河图密码》卷五的主角,便轮到了相绝陆青。

相人,观察之细微者成。相命,一派胡言鬼魅也。

陆青其人只相人,不相命,命之天数所定,又岂能预知?

笔者所言,《清明上河图密码》卷五是一部枯燥而又冗长的“狼人案”。

归结起来,可以用“到底谁是狼人”进行实际归纳。在现代“狼人逻辑推理游戏”之中,发言者透露的信息虚实不定,真假不一,但是洞观这一切的既是旁观者又是组织者的“法官角色”,此角色具备所谓的“上帝”视角,因为这一切的局由其组织而定。在卷五中,作者冶文彪所展现出来的相绝陆青一角色,或正是如此。

在开篇引出相绝陆青时,是这样描述的:那人名叫陆青,是个相士,通晓阴阳五行,易理占卜,尤精于望气看相。恰逢陆青至皇阁村访友(王伦),村中人因鬼怪之事,而寻求陆青施法祛崇。

陆青其人年岁二十又七,性情孤傲,当即与之拒绝。不料,缠磨之下稍动心气勉强答应。

皇阁村到底发生了什么鬼怪之事?这背后藏着什么样的阴谋?相绝陆青又是如何给众人指点迷津呢?这一系列问号之下,情节内容演绎随即展开。

鬼怪之事,便是一八岁孩童姓王名小槐,在一晚上遭遇8次暗杀,“最后在虹桥之上被烧死”成为村中人心中共识。岂料,不多日,似乎王小槐的“鬼魂”又回到了家中,而这一幕被村中人尽知,且都被留下“板栗”的记号,予以暗示。

此背后藏着的秘密,笼统的归总起来有两条线:一是,村中人之间的恩怨仇恨,因利而起,顿生杀念之心。二是,王小槐联合陆青,演绎了一出保命之戏。

当然,这样的归总并不是十分妥帖,但恰恰说明了问题。也就说,这场“鬼怪还魂”是陆青此前知晓,以相人之实,道出这两条线背后存在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在指点迷津阶段,陆青先后用,“同为骨血亲,缘何分高低?”“儿时一段冤,白发仍梦寒”“孤雁伤几多?独自问秋风”“莫怨柳絮轻别离,只缘春雨人梦寒”“杀人一句寒,思亲半生哀”“瞒得世人眼,难欺天地心”等等,说是诗句,严格来讲却又算不得上。

众人上前端坐,陆青则与者对立之面,一人对应一句“诗句”之归结。按照作者冶文彪的对于陆青的形象塑立,相绝的实力自不必说。一句自然恰如其分的契合求相者的经历历程,并且吩咐相关人等要在清明之时,东水门外,一顶轿子前面说出这句话。

对于这样的述说(在清明之时,东水门外,一顶轿子前面说出这句话),在卷五中反复出现多次,并成为一种指向性极强的企图。而这恰恰揭露了陆青所暗藏在背后的秘密:劝返杨戬(当时,宋帝跟前得势之人,杨戬算得前位名号)。

那是因为杨戬为谋政绩,推行所谓的“括田令”,将私产强行征收为公产,此举激起百姓极具不满,陆青的目的便是劝返杨戬,希望其迷途知返回头是岸,翻然悔过。故而,差取了那一行人按次序,在清明之时,东水门外,杨戬所坐的一顶轿子周围说出那些话,用现代的心理学讲:此为共情;而后行劝。

通观全篇,倒像是一场“赠诗会”,陆青相面众人,将诗句传出,而后众人于同一日,又将诗句转至杨戬,着实应景。宋势将倾,残花满地,而陆青所作所为,又和另外四绝的本质点,形成完美的统一。

那句“岂因秋风吹复落,便任枯叶满阶庭?”便是绝好的心理写照。可分散式五篇孤本留下太多疑问和线索,孤本之看,兴趣涣然顿失,但归结五卷之纠葛,失落之期望,犹如希望之火苗,轰然燃起,预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