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思考的写作,终究是一场空
今天群里问,堂主一天写几篇文章,写一篇大概要多长时间?
我一天大概写2-3篇,针对的人群不一样,有些内容是对内的,有些是真的流量自媒体平台的。
平时写一篇文章1-2小时,不过我写文章不一样。我是坐那里已经想好要写什么了,真的就只是写出来。其他人是还不知道写什么,坐那里从头想,这样自然要花更多的时间。
在这里稍微分享一下我的写作方法,首先说一个观点,写作的核心不是方法技巧,而是思考。
这个很重要之前也提过,如果真能让大家接受使用这个方法,再说多几遍也不嫌多。
写作输出有两个类型:
第一种,大众自媒体文,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写而写,并不在意内容的实用价值,主要追求看起来很厉害。
这个类型的内容,不会关注日常小事。张口就是个人成长,某名人的成功秘笈,热点背后的成功逻辑这些内容。追求的是阅读过度,用热点素材加一点高大上的理论,让读者觉得自己看了就懂,读完好像自己也能做到。
稍微冷静一点,都能想明白,没人可以再变成马云,马化腾,这些名人大佬了。
因为不用为结果负责,也知道写了,也没有人去验证。明白道理也不会有人去行动,所以就大胆使用各种理论案例。
把一个个名人的成功,某一个公司的成功,分析的头头是道,好像真的一篇文章就掌握成功真谛。
这个就是为了输出内容而写,作者对内容本身也只是做到阅读理解,不要提什么使用验证哪些理论了。他们忙着下下一篇,哪里有空去验证知识好不好用。
作者本身一知半解,读者看完就忘,最后变成了一桩注意力生意。
第二种,思考输出型,这个类型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考,对一件事的理解和看法。
内容有理论思考,更多的还是日常小事,这个类型的文章重点是思考过程,其实也没有读书都可以写出来。
而且是写之前已经想的差不多了,做这里就是为了把字敲出来,有时候在写的过程中产生新灵感。
我以前用自媒体类型文章, 现在用思考型输出,因为我明白了自己要什么,不是多少阅读,而是实实在在是输出自己的思考,从而好认可的人链接起来。
写作问题本身方法,而在于思考本身,写就是把思考过程写出来。
如果一个问题,自己没有想清楚去写,自然没办法写出来。
比如,我们读书会在看心理学书籍《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收获,就是“认知地图”。这个被很多文章提到过,但大部分内容都只是当名词在用,背后的理论解读都比较浅。
这次我们看的是教材书,把心理学实验过程发表的论文,总结成文章,已经比较接近知识的源头了。
看完后,就产生出很多联想,除了书中的角度,让我思考到更多的应用场景。
这几天一直在思考,等后面想的差不多了,写已经是结果了。
所谓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拼写作技巧,就已经落入下乘,因为写作本身就是思考的眼神。
如果没有思考,没有东西可写,技巧在高也只是通篇华丽,内容却没有一点思考价值。
如果为了写而写,一个人的经历那么少,又聚焦到一个领域,基本上写一年东西就写的差不多了。
况且一个人的经验干货,都是人生阅历才能获得。就算再厉害,一个30多岁的人能有多少人生经验。说好听点阅读获得知识,从另一个角度不就是把看书转换成文章。
说这个不是在否定看书,而是让大家惊醒一点,不要过于崇拜他们。当一个人只输出不做事的时候,他已经脱离了实践本身,意思是可以看,但不要盲目相信。
终极为我们负责的人只有自己,只说正确的话容易,真正去做出事很难。
对的道理那么多,成功的人为什么那么少,说到底还是能去行动的人太少了。
唯有不停的思考,保持批判的思维,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
所有的知识都是是错的,只是有些还能用。
遇到不同的问题,使用不同的知识,但永远不盲目崇拜知识。
写这个文章,其实早就在大脑里想过了,写的时候就好像,你做在我对面,我们喝茶聊天就把它写完了。
写作就是隔空聊天,我把思考过程讲出来,天聊完了,文章也就写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