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清心

2024-07-06  本文已影响0人  秋风里阿连

郑重申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威海刘公岛,前身叫刘家岛。相传三国时期,刘姓家族始居此岛,得名“刘家岛”,后更名“刘公岛”。诗人王兰生《刘公岛》:“烟火数十家、断连村落小,鸡犬声相闻,比邻共昏晓”。

1700多年过去,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海还是那片海,山还是那座山,但岛上早已换了人间。旧时刘姓世家,而今百姓人家。

100多年过去,北洋水师的楼宇宅院成为古迹文物,水师提督丁公府、龙王庙、望海楼、古炮台、东四辕门、水师营,分布海岛四周,饱经沧桑,见证了北洋水师的兴衰,经历了几代人繁衍生息,承载着民族复兴、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的梦想。

30多年过去,依然记得曾经住过的水师营房。提督府西侧,建有多幢水师居住的营房,每幢应该是一个建制水师单元,两层楼,方方正正,每层十来间房,由主体与两侧耳房组成。

营房的墙体,用块石所砌,能经得住海风盐蚀。每间房屋,都有窗户,通风透光,十分敞亮。二楼使用木质地板,依然坚固,红漆着色,承载白墙,凝练而庄重。

营房前临海,波涛不绝。后倚山,松涛于耳。耳房独居,房间不大,八九平方,房间东西两侧,各有一扇窗户。

每日清晨起床,第一件事是开窗,岛上空气清新,早晨的空气,带有一丝雾霭,比陆地的晨雾更轻逸,特别新鲜,有时恨不得伸出舌头,极力括尽雾霭中的水汽。

室内采光极好,西侧窗户是极佳的观景台,白天,看海水潮起潮落、海鸥飞上飞下。夜晚,觅群星璀璨、月色天空。

东侧窗户对着院内,院内有不大的花坛,植物品种不多,但特别旺盛,一些说不上名字的花草,争芳斗艳。路崖边、石板缝隙,野草被行人踏了又长,长了又踏,得益于岛上雨水多。

到了冬天,雪多且大,放眼望去,银色世界,偶有一行猫爪鸟印,传来一阵狗叫,不一会,爪印和犬吠通通被大雪湮没。

每遇冬雪,夜寂人静,无事可做,读书消闲,想得春暖花开,冰去雪融,重温唐刘禹锡《陋室铭》,却得一夜整宿心静。

相传刘禹锡任监察御史,参与“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通判。按规定,通判在县衙可住三间三厢房子。和州知县见其被贬,故意刁难,安排其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反而很高兴,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很生气,吩咐衙役将其迁到城北,住房由三间减为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垂柳依依,环境可心,刘禹锡不计较,触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令其搬到县城中部,只给一间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刘禹锡提笔写下《陋室铭》: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生于公元772,《陋室铭》流芳百世,其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影响许多后来人。

我一耳室,有生命的,除了我一活人,还有一盆吊兰,吊兰不是名贵花草,大号的盆,蛋壳做肥,长得特别茂盛,仍不失其高雅,根茎粗壮,叶子宽绿,垂吊下来的茎叶,恰似刘禹锡“垂柳青青”,点缀趣味人生。

1000多年过去,《陋室铭》温润如玉,经世之作,无人能越。后人常以斯是陋室,慰藉空乏之身。

我居斗室,不敢妄称陋室,却又何其相似。室外有苔绿藤青,室内有一床一桌,白天有教诲侧耳,晚上有书卷入目,闲来有琴弦绕梁,忙后有衾榻去乏。但其心其志,其习其作,其德其能,无一不望其项背。

铁打营盘流水的兵,转身而去,留连不舍,撷取一株兰花,延续生命,伴我三十春秋。

此,我刘公岛上的斗居陋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