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读史述九章》 赏析(2)

2024-03-03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黄杨树

管鲍

知人未易,相知实难。淡美初交,利乖岁寒。

管生称心,鲍叔必安。奇情双亮,令名俱完。

【赏诗观史学文】

因为《国语》中载有管仲的许多言论,管仲也有专著《管子》流传于世,所以司马迁在写《管晏列传》时没有介绍他的功业,而是选取了几则轶事,通过典型的生活片断和典型的言论,展示了管仲和鲍叔牙的思想境界和友谊。诗人在读这些轶事时,有感于鲍叔牙的知人善荐和管仲的善被人知,以《管鲍》为题写下了二人的“奇情”与“令名”。这种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值得借鉴。

鲍叔牙很小的时候就和管仲交流,深知管仲的为人。管仲早年贫困,曾跟鲍叔牙一起做生意,每次在分红的时候管仲总是要多占一点鲍叔牙从来不生气,始终对他很好。后来,鲍叔牙跟随齐公子小白,管仲则在公子小白的哥哥公子纠手下做事。小白立为齐桓公后,杀死了公子纠,管仲也因此被囚禁。齐桓公想任用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却极力向齐桓公推荐管仲,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后,鲍叔牙心甘情愿居于管仲的下位。

“知人”两句,意思是说人之相交,贵在知心,了解一个人是不容易的,能够知心就更难了。这是诗人的生活体验,通过发此感慨以引起对鲍叔牙知人善任的述咏。“淡美”四句,诗人高度评价了管、鲍二人的交往。君子之交淡如水,患难之中见本色,让别人称心如意,自己心里就坦然舒适,享受给予的愉快。以别人的称心为安,这在那种父子、兄弟君臣之间尔虞我诈,为了争名夺利不惜互相残杀的年代,是何等难能可贵的品格呀!最后两句是诗人情不自禁之语。管仲因为鲍叔牙的推荐而有大功于齐,光耀后世;鲍叔牙因为推荐管仲而留下知人美名,流传久远。两句互文见义,表达了诗人极度赞美与羡慕之情,寄托了诗人的人格理想。

有关鲍叔牙知人善任事,管仲曾有过一段精彩的表述: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与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与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正因为管鲍二人“奇情双亮,令名俱完”,他们的事才被后世列为楷模广为流传。杜甫《贫交行》诗:“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需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元稹《别李三诗:“鲍叔知我贫,烹葵不为薄。”而“管鲍之交”也成了交情深厚的种美称了。

周昙有《管仲》诗两首,其一:“美酒浓馨客要沽,门深谁敢强提壶?苟非贤主询贤士,谁信沽人畏子”。其二:“社鼠穿墙巧庇身,何由攻灌若为燻?能知窟穴依形势,不听谗邪是圣君。”另有《鲍叔》诗一首:“忠臣祝寿吐嘉词,鲍叔临轩酒一卮。安不忘危臣所愿,愿思危困必无危。”

【学习词典】

〔管鲍〕管仲,字仲,名夷吾,死后谥为敬,所以又称管敬仲,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命为卿,尊为“仲父”。为齐相四十年,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其为政也,善因祸得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还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相号召,终于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头号霸主。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曾不计个人得失极力保举管仲为相。他们的事见于《史记·管晏列传》此外,《齐太公世家》也有较详细的记载。

〔淡美初交〕淡美,淡而美。《礼记·表记》:“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利乖岁寒〕利乖,在金钱面前违反常理。乖,不正常。这里指管仲与鲍叔牙一起经商时,管仲欺负鲍叔牙多占便宜一事。寒,语本《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程杵

遗生良难,士为知己。望义如归,允伊二子。

程生挥剑,惧兹余耻。令德永闻,百代见纪。

【赏诗·观史·学文】

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人们一直推崇着一个“义”字。礼记中庸》:“义者,宜也。”韩愈《原道》:“行而宜之谓之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那么,“义”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不同时期可能不一样,但大体离不开“三纲五常”。而在这些内容中,又以“君臣之义”最为重要,它几乎可以说是封建士大夫做人立身的行为规范。所以孟子十分强调“舍生取义”。陶渊明认为程婴和公孙杵臼的行为是符合“义”的,因此大加赞赏。

春秋时期赵武王原是个遗腹子,他的父亲赵朔被屠岸贾害死后,他的母亲才生下他。当时,为了逃避屠岸贾的迫害,公孙杵臼和程婴定下计谋:由公孙杵臼抱着别人家的孩子藏匿在山中,假称那孩子是赵氏孤儿,然后,由程婴去向屠岸贾告密,屠果然派人山中杀死了公孙杵臼及那个孩子。程婴则带着赵氏真孤隐居起来。后来赵氏孤儿长大成人,立为赵武王,程婴也自杀而死。其事见于《史记赵世家》。

诗的开头四句,对公孙氏及程婴二人的行为作出评价,对他们的义举给予赞赏。公孙氏在与程婴谋立赵氏孤儿时曾说:“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他认为,自己带着假孤儿上山,然后由程婴告密,自己不过一死,却能使真孤保全,这是很容易的事。而程婴此举虽然保全了真孤,却要因此承担不仁不义的罪名,就算是活在世上,也是很难的,“遗生良难”,是诗人对公孙氏及程婴良苦用心的赞语。公孙氏虽然说“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从容之态可掬,但如果不是抱着“士为知己者死”和“舍生取义”的信念和决心,此举又谈何容易!

“望义如归”,是对两人行为的高度评价。事实上如果赵氏孤儿后来不立为赵武王,他们的义举,绝不至于“令德永闻,百代见纪”的,可见他们追求的是封建礼教中最高的道德规范,那就是君臣之义。否则,程婴、公孙氏二人偷来别人家的孩子作替死鬼同样也是违背了“义”的规范了吗!

程婴在赵武王继位后,认识到自己完成了使命,如果还偷生在世上,就有愧于先他而去的公孙兄弟了,于是挥剑自杀。“程生”两句,写的是这件事。详见《史记·赵世家》:

及赵武冠,为成人,程婴乃辞诸大夫,谓赵武曰:“昔下宫之难,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后。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赵武啼泣顿首固请,曰:“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程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

最后两句,紧扣“视义如归”之语,表达诗人对他们义举的赞美之情

【学习词典】

〔允伊二子〕允伊,乃此。二子,指公孙杵臼和程婴。

〔程生挥剑〕程生,对程婴的敬称。《管鲍》诗:“管生称心,鲍叔必安。”挥剑,借代自杀。

〔令德永闻,百代见纪〕令德,美德。见纪,被传扬。程婴自杀后,赵武王穿三年丧服,“为之祭祀,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七十二弟子

恂恂舞雩,莫曰匪贤。俱映日月,共飧至言。

恸由才难,感为情牵。回也早天,赐独长年。

【赏诗·观史·学文】

孔子的七十二弟子都是身精六艺的异能之士。在德行方面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政事方面有冉有、季路;在言语方面有宰予、子贡;在精西周文献方面有子游、子夏。颛孙师偏激怪僻曾参迟钝,高柴憨厚,仲由急率,颜回贫困,端木赐不信命去经商猜测行情却时时能够猜中。在这些知名弟子中,司马迁重点写了子路、子贡、曾参和颜回。

这首诗盛赞了孔门弟子的贤俊才气,以及孔子以诗书礼乐传道授业所构成的和睦高雅的教学氛围,同时,对颜回的才高命短、英年早逝寄予了同情。

恂恂舞雩”句,诗人借孔子弟子曾点的典型言论,用以称美孔门七十二弟子的贤俊。有一次几个弟子听孔子讲学,孔子让他们各言其志,曾点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他的话因为符合孔子礼乐治国的主张,因而受到孔子的赞美。“俱映日月”二句,诗人说看书读到孔门弟子的言论,就好像享用美餐一样,他们的至理名言足可以与日月同辉。最后四句,意思是悲伤由于贤才的英年早逝而起,感情被情义牵动。事见《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何来之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毁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毁人也。”后七日卒

这首诗是《读史述九章》中的第五章,与前四章比,其风格略有不同,尤其是后四句与前四句之间衔接不是很自然,有唐突之感。周昙有《颜回》诗:“陋巷箪瓢困有年,是时端木饮腥膻。宣尼行教何形迹,不肯分甘救子渊。”又有《子贡》诗两首,其一:“救鲁亡吴事可伤,谁令利口说田常。吴亡必定由端木,鲁亦宜其运不长。”其二:“一言能使定安危,安已危人是所宜。仁义不施垂教化,背恩亡德岂儒为?”

据《庄子·天地》载:端木赐(字子贡)过汉阴时,看到一个老农正在凿洞打井,并抱着一个大桶下井取水浇菜,很是费力。于是向他建议,利用杠杆原理一头系水桶,一头坠一块石头,一俯一仰,那多省力。可是老农却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心。”端木赐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自己感到十分羞愧。王安石主张变法图强,反对因循守旧,曾经借子贡之事,作了一首题为也》的咏史诗,其辞如下:“赐也能言未识真,误将心许汉阴人。桔槔俯仰妨何事?抱翁区区老此身。”

【学习词典】

〔七十二弟子〕指孔子门下一些才德出众的学生。语本《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有二人。

〔恂恂舞雩〕恂恂,也作悛悛,谦恭谨慎的样子。《论语·乡党》:“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汉书·李广苏建传赞》:“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出辞。”舞雩,语本《周礼·春宫·女巫》:“旱暎则舞雩。”古代求雨之祭叫作“雩祭”,因为在求雨的时候需要跳舞,所以叫“舞雩”。这里特指求雨祭神时跳舞的地方。

〔莫言匪贤〕莫言,不要说。匪,同非。《诗·卫风·木瓜》:“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俱映日月〕指孔子弟子的贤明可以与日月同辉。

〔共飧至言〕飧,晚餐,这里用作动词,即享用。至言,深切中肯的言论。《后汉书·蔡邕传》:“臣闻国之将兴,至言数闻。

〔恸由才难〕悲伤由于贤才早逝所起。恸,悲伤。才,贤才。难,指下文提到的“早天”。

〔回也早天〕回,颜回,字子渊,鲁人。夭,夭折,年纪不大死去。颜回死时年仅29岁。

〔赐独长年〕赐,端木赐,字子贡,春秋时卫人,善于辞令。经商曹鲁间,富至千金;参与政治,聘问各国,与诸侯分庭抗礼。生于前520年,卒年不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