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纲:专栏合集
1. 《个人成长》
有关个人思想升级一切答案,里面有很多“硬”货,认知升级、技能打磨等等,主要涉及哲学、认知神经学、心理学。
有朋友问,这个专栏的写作目标对象是谁,写给谁看的?
大概是10年前的自己吧。当年我困惑的时候,从来没得到想要的答案。所以,我把十年来我自己探索出所有的答案记录下来,告诉自己,也算了却一桩心事。
记得30岁以前,我喜欢在“知识”和“技能”上下功夫,经常看我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我练的是一种“小无相功”,就是通过一套原子化的能力,可以快速掌握任何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然后再用实践不停的淬炼底层能力、检验效果。我很迷恋这种游戏,屡试不爽。
直到30岁那天,我忽然意识到竟然还存在着一个如此庞大的“观念世界”,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持续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记得当时,我很饥渴,也很困惑,原来,这个世界,犹如迷雾一般。
于是开始重构世界观之路,除了基本的逻辑学,就进入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的领域了。掌握了各种视角、机位之后,我给我新世界观起了一个名字,叫“三千世界”。其实哲学和普通知识完全不同,从世俗、实用的角度,我觉得它有两个层面的价值:
1. 走出哲学,超越理性,回到日常,找到生活的意义,是为“觉醒”。
你可能会奇怪,这是打太极拳吗,不记路招式,只记住“拳意”?再说大部分人又没“进入”过哲学,何谈“走出”?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从小长到大,脑袋里一定是内置了某一种思想体系或者说是意识形态的,就好像手机的预装操作系统,只不过你每天只用APP,很少意识到。(哲学家会管这种状态叫“前反思”,大概就是不善思考的意思…)
学习哲学,首先是要了解你的系统是个什么版本的,win98、xp还是ios,然后才能知道有什么约束和问题。这样,至少你会发现你现在的很多观念,无论是所谓的唯物主义、虚无主义都是在系统之上的应用而已,很多问题,你以为你找到的那些答案,包括你以为那些没有答案的答案,都非常的可疑。如果你学习了一段时间再停住,拿着某一个好一点版本的系统,也是可以的,但是你想超越它还远远不够,想破解系统,要成为黑客才行,用程序员的话说,你要能debug(调试)这个系统才行。拿些别人的答案,顶多算是调用一些系统的SDK而已。
如果想debug(调试)它,如果按西哲路线的话,至少要走过一座桥,康德,再经过一条路,黑格尔,最后翻过一座山,尼采。然后维特根斯坦、马克思都终结了哲学,他们会带你走出去,回到现实。而哈贝马斯类似先知,也有一些阶段性的秘籍。当你从母体中醒来,再带着一种新的姿态进入母体,是为“觉醒者”。
2. 模拟各类世界观、价值观。
这是我学完整个西方哲学之后,才意识到的玩意,就是观念世界同样也可以练“小无相功”。通过掌握一些基本的论域和观点角度,就可以模拟出别人的意识形态,了解别人的观点的来源,甚至是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样就不局限于三千之数了,佛学的“缘起性空”,道家的“天人合一”,西哲的各个流派,科学的各种流派都能模拟出来。费了这么大劲,只是走出系统有点可惜,这套工具练成了相信会很好玩。
2. 《思维地图》
关于思维,相信大家看过很多类似的书,有逻辑、结构化思维、系统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等,我猜大家到最后也没搞定这些工具以及它们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这个专栏是我把乱七八糟方法集大成之后,总结出来的一套思维修炼的完整工具。
当年写这个专栏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很厉害的程序员,妄图把自己在程序世界的成功提炼出来,把“逻辑”的运用推演到极致。当时,很认同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里写的“世界不是事物的总和,是事实的总和。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语言的底层是“逻辑”,具有先天的形式性、规律性”。难怪维也纳学派会说这是终结一切的哲学。可惜,当时还没发现,维老师晚年发现自己搞反了,把自己终结一切的哲学又终结掉了,也没好好写本书告诉大家一下,变成了一种“寂静主义”,他说,我对世界一无所知,其中最不懂的就是哲学。
所以要读这套思维地图,至少需要了解两个前提,两个被拎起后脚跟一样的世界观的翻转:
1. 我们常常把“本质”和“表象”搞反了。
如果你是程序员,你实现了一个功能,你会以为代码是底层,有界面有交互的功能是表层。实际上是搞反了,给你一堆代码,你能快速理解它所表达的功能吗,其实,代码才是表层,功能是底层。代码的意义在于在功能中的实际应用,是被功能反决定和塑造的。
2. 我们常常误解了探寻事物本质的方法。
有些东西本来就没本质,比如一朵花,一个人,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交往,你非要探寻本质,反而造成了问题,把原本的意义解构掉了,这是语言抽象病。所有那些有本质的东西,都是人造的复杂,但是大部分人又习惯性的使用分解、还原的思维方法来处理。这造成了大量的混沌系统被理解成简单的机械,失败是必然的。实际上,不是世界太简单,只是你处理世界的世界观太简单了。
思维地图,至少可以这个层次上,帮助你正确看清某些人造的复杂,找到攻略。此外,别无它用。
3. 《立体看世界》
以整体论为核心思想,基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总结一些理论、方法和实践。如果你是一个既要“求真”又要“求存”的人,这三套理论可以作为你的重要工具。
4. 《单纯看世界》
以还原论为核心思想,基于管理学总结一些理论、方法和实践。管理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市面的那些理论的问题是招式太复杂,各种奇技淫巧、经验总结,其实没必要,化繁为简,直达本质,然后去实践、体悟就好了。
5. 《经济学心得》
微观经济学过程中的小总结,后来大部分知识都系统化到知识导图里了,所以这个专栏就没写完。
6. 《产品思维》
关于商业、产品的认知与方法论总结。
一方面可以为工作提供一种强有力的系统性视角,另一方面这种视角可以同样用来磨练个人能力。
PS:“产品领域”也是一个本身“简单”,但被人刻意搞“复杂”的领域,作为方法和技能掌握、学习是可以的,但是作为职业方向的话,专业性和深度不足,缺乏后劲,建议慎重考虑。
7. 《大数据&人工智能》
关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一些原理和底层知识的总结,入门必看。
8. 《我的故事》
如果希望了解我,可以看这个专栏。里面都是比较自恋的文章,包括可公开的自述、视频、每年1篇的朋友圈小作文合集等等。看起来,“鸡汤”居多,但是过来人应该懂得,大道至简,你历经千山万水,最后顿悟,得到的可能就是这么一点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