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落英缤纷简云间

遇见~

2018-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闺中风暖
遇见~

不知不觉间,时光的轮,又碾过了一年。

怀揣着那颗早已不安分的心,还未至说好的四月,我便又来了高原。

来路四个小时,行至青城山都江堰,已隐约可见朦胧黛色的远山,起伏连绵,犹抱琵琶半遮面。

行至紫坪铺,白色的梨花,已开了半山。

再至桃坪羌寨和甘堡藏寨,古朴而崭新的寨子,已开始迎接它最为年轻的一天。

经历08年大地震的汶川县,生机勃勃地焕发着新颜。

在建的都马高速纵贯在崇山峻岭间。

长长短短的隧道,发出它特有的声音,欲将耳膜刺穿。

高原上强直刺眼的光线从山尖儿向下蔓延,抬头望去,这荒芜的高山半是明媚,半是晦暗。

一切都无法阻挡我对大山的向往,纵使是那愈加强烈的高反。

行至毕棚沟,已是午间,草草吃了些面,便进入景区里面。

老道有经验的司机,载着一车人,在沟内蜿蜒的山路上爬坡,左面是悬崖,右面是山体,回头望,驶过处,像无数条白蟒蠕动在山间。

几朵闲云镶嵌在纯净的蓝天,一池碧水被山风吹得波光潋滟,四周的山体覆盖着白雪,或长长短短,或星星点点,或铺排成一道瀑布,或停留在山尖。

这里多沙棘树,或大或小,并不像双桥沟,大多根深在池水里,而是和各种树一同组成了小小的森林,守护着这片山。

这个季节的沙棘树,不再光秃秃,被一层整齐的绿苔附着,被高直的松树和其他不知名的高大树木遮挡,有种进入了原始森林之感。

我行在其间,心灵被净化着,烦恼和忧愁自行解散,充斥全身的只剩感叹与震撼。

徒步很久至滑雪场,小儿哭嚷着要滑雪。为了满足这个从未见过雪的孩子,以及回答他那个“妈妈,什么是打雪仗”的问题,我们租了一条雪船,让他感受一下什么是雪,什么是雪趣。

虽然这里的雪不同于家乡,颗粒大、雪质杂散,有可能是人工造雪,还挣扎在融化的边缘,但于我,依旧欣喜不已。毕竟,最近一次踏雪,已是五年前。

我慢慢地往雪场高处走,还有些把握,下去的时候,方知难上加难。即便只是适合儿童的坡度,处于康复期的我,也根本没法像常人一样自如地跑上跑下。

脚一滑,啪叽,坐在雪地上,扯得韧带一阵疼痛。没办法,喊俺妈拿来轮胎,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滑,好不狼狈,要多惨有多惨。

那边的小儿一边嚷着怕,一边不厌其烦地让先生陪他从高处往下滑。

一个小时下来,他竟然没玩儿够。

奈何,时间不够用,我们还没去最后的红石滩,就已将近4点半。

只有下次,再来遇见。

纵使敬畏大山,喜爱风景优美的高原,除非迫不得已,真的不是很想住在这边。

川西的山多得并不能用连绵起伏来形容,你身处其中,左边是山、右边是山、前边是山、后边还是山,还要用一天的时间,应对它的四季,应对它的十里不同天。

喜欢却也有种压迫障目的闭塞感,我们,有一种冲动,一定要在夜晚前逃离大山。

五点十几分,驱车往成都赶。我想,少有人会用12小时左右的时间将毕棚沟往返吧!

相同的风景,刷刷地掠过眼前,不同于来路,回程定会有一半是黑天,还要随时小心落石,心里难免有点胆寒。

重点是我的司机先生,来路,已开了四个小时,中间又在沟子里爬坡,虽海拔只有不到三千,却也出现了几分钟轻微的高反。

然而,回家的心永远是迫切的,在那么多隧道和那么多限速30~40的乡村国道上,我的司机先生还是用三个小时多一点就飙拢了成都。

早晨八点出发,晚上八点三十五分,十二个小时多,我们已经往返一趟毕棚沟,坐在了繁华天街的东北麻辣烫店。

这个正月十六,不见圆月圆圆,心已然满满。

文笔拙劣,就当记录一遍吧!

谢谢辛苦的司机先生和他的照片,我拍的基本用不上,审美和技术裹足不前,有待修炼!


遇见~ 遇见~ 遇见~ 遇见~ 遇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