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总是悄悄发生的
第三站:武汉
衡阳→长沙→武汉
1、粮道口与黄鹤楼
一位朋友早上坐车来找我,我们去了粮道口,去了黄鹤楼。
和朋友打算到粮道口过早,结果去了后发现人还挺少的,部分商家也没有开店。在买早餐的间隙,我询问了店家。粮道口是不是属于夜市,晚上人要多一点。他给我的回答是的。
我买的早餐之一有热干面。曾经有过太多人问我有没有吃过武汉热干面了,如今来到了这座城市,不吃那岂不是过不去。结果不吃还是有点向往的,吃了后直接拉黑了。热干面不如成都的杂酱面能吃到我的心里。口味这个东西,各有各的喜好。
吃完了早餐,便一起走去了黄鹤楼。入园走了一段路,没有多远,便走到楼下了。黄鹤楼上楼的路线是安排好了的,走进去只能每一楼转一圈然后再上一楼,下楼时全程走楼梯下来。每一层楼楼内有一些壁画,楼层越高,视野便越开阔,看见的武汉市貌也越好。
2、在记不住名字的街道骑行
去了黄鹤楼后,我们沿着长江大桥走,过了桥就是小龟山。相比于在长沙时走的那座大桥,长江大桥给我的感觉是安静的。在行走的过程中,我和朋友互相说着话。转头便是平静的江面,远处的城市高楼在雾中很朦胧,只看得见轮廓。江上有从远处向我们驶来的船,越来越大只,最后从我们脚下的桥开过去,便在难看见了。
走在桥上时,我看见了一辆有趣的车:一块木板在四个轮子上面,人坐在最前面便可以掌握方向行进。我看着这样的车,从进入我的视线,到往前开着直到消失,一路上有好几个人为它转头。或许他们都是到武汉来玩的,都为第一次看见这样的车感到有趣。
这天的出行,直到现在最让我想要说的地方,是几条街道,从小龟山到汉口那一片。
本来我和朋友准备坐公交车过去的,临时改成了骑自行车。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因为我们的体验感都超级好。有几段路,周围种的大树。一边是梧桐,叶子已经落完了,长得高高的梧桐树只有枝桠还在风中等待春天;一边是绿树,绿叶还在枝桠上花枝招展。路上车辆很少,我放着歌,用力踩自行车的车轮,时而加快速度,感受风从耳边翻涌的感觉;时而慢悠悠,任由自行车滑行。
武汉是一个梧桐树很多的城市,这让我想起了第一次到杭州的时候。
走在杭州的街头,一段很长很长的街道,两边的梧桐都是光秃秃的,一眼望过去,似乎冬天就应该是这个颜色的,而不是绿色。绿色太过充满生命的活力,但冬天本应该是一个冬眠的季节。
因为曾经居住的地方基本都是常绿的树,所以我内心里面对冬天街道的印象也是绿色的。就像是生活中的许多偏见,因为一直活在偏见中,所以我们认为那是正确的,且没有其他答案。我们应该去看更多的的街道,看更多的颜色,在众多选择中找到自己正真喜欢的样子。
除了街道的不同,令我们满意的还有自行车带来的速度。仍然记得,我和朋友骑着自行车在一个转弯处上桥时,两个人骑着骑着都没有力气了,因为平路变成了上坡路。不只是我们,大部分人在骑这段路时都会停下来推一会儿,等到快到桥中间时,在上车奋力踩几脚,让自行车自由滑行。
当时我推着自行车在前面,我朋友在后面,在快到桥的最高点时,我们都骑上了自行车。
我大声说着:“就快要下去了”,已经迫不及待想要感受速度带给人的快乐了。
“哇哇哇,我准备好了”,在风声中,我听见朋友在后面兴奋地说着。
那一刻,像是回到了小时候。无忧无虑,不用担心这辆车会走向哪里和明天的到来。和小伙伴一起,在自行车上肆意张扬的笑着。风吹起我的头发,有多少头发在空中飞扬,就有多少少年的衣裳在空中摇曳,一枚气球闯入我的视野,那是春天要到来的消息。
如果春天就要到来了,夏天就在来的路上。一年四季,一年又一年。
3、武汉大冰的小屋
骑着自行车一路沿着“沿江大道”,最后我们到了江汉博物馆那一片,因为被那一片建筑所吸引,我们停放了自行车,向着那些建筑前进。本来计划的目的地被我们抛掷脑后,p人的出行就是随遇而安。
在各种街道之间穿梭,看见有趣的店子就进去逛一逛。突然间的灵光一闪,有没有可能的大冰的小屋就在这些街道中间呢。因为在逛的过程中我看见了一些小酒馆,这些小酒馆勾起了我心底的兴趣。
来武汉时就知道了大冰的小屋有两家店,两家店在武汉的大致位置也是了然于心。至于要去哪一家店听歌,那当然也是随缘了。如今导航了一下,离我就步行十几分钟的距离。一边逛着一遍朝着小屋的方向前进。
记得在以前,有一位朋友经过了这家店,拍了一张照片给我,但我已经不记得他是谁了。但他照片里的颜色真正在我的眼前出现时,还是有点子高兴的,因为我喜欢蓝色,而这一家小屋的装修风格在我看见的第一眼就把我深深吸引了。我走进了小屋,因为还没有到唱歌的时间,我走到吧台。
“你好,这边今天唱歌的人员安排顺序是怎样的呀?”询问着吧台里面切着黄瓜的工作人员。
他抬起头说:“在那个群里有的,你可以看一看。还有抖音里面也可以看”。
“哦,我第一次来”,我说着,接着转向我的朋友,“你有抖音嘛?”
就在我想着如何去找排期时,他说:“你想听哪个歌手唱,我这边帮你看看。”
“谣牙子”,我说。
其实我也不是为了谣牙子而来的。大冰的书里面有些是写的小屋歌手的故事,有些故事结束后放着小屋歌手的歌曲二维码,扫一下就可以听歌了。距离看书听歌的时间已经久远,很多人在哪个小屋我也没有细究过。只是知道一些大概的,比如唱1994的谣牙子在武汉;去过皇后镇并为其写下一首歌的宋钊在成都;唱小猫的王继阳在厦门……仅此而已,如果我来到的城市有小屋,我就会去坐一坐听一听歌。
去过最多的小屋在成都,第一次见到书里面的人物真实的出现在我眼前的那个人也就是——宋钊。刚开始在成都时经常去小屋,去的次数多了,也对那里的工作人员熟悉起来。那边有一个叫做霜霜的工作人员。有一次我去小屋时,像往常一样径直走向吧台:“霜霜姐,一杯咸柠七”
“我请你喝”,霜霜姐说。
当时没有多想,说着:“下一次,下一次你请我喝”,我把账结了,继而找个位置听歌去了。
后来,我又去的时候,她已经不在成都的小屋了。那时候,我以为我可以一直去成都的小屋,喊着霜霜姐,说要一杯咸柠七。没有想到离别那么近的就在一次请客中,悄悄发生了。
听别人说她去了武汉。而我此刻就站在武汉大冰的小屋,”这里有一位叫做霜霜的工作人员嘛“。
"有,她去长沙了,长沙开业的时候,我们这边的人都去支援了,现在她在那边“他一边忙着手上的事情,一边说着。
”我刚从长沙过来,在小屋没有看见她诶“
”可能在休假“,我和那位吧台工作人员同时说出了这句话。
人和人相遇真是一段奇妙的缘分,那么还是随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