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诗文集【爱心小岛·爱...读书

100⁹⁹和99¹⁰⁰哪个大?

2022-04-18  本文已影响0人  墨默天地

文|墨默天地 图|来源网络

100和99分别放在底数和指数二个不同的位置上,哪个更大呢?

我们先来看看:

1

通过科学严谨地计算,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结果是99¹⁰⁰>100⁹⁹,这个结论不仅仅讨论进制的优劣,我突然非常想把这个结论与人生结合起来联想一下。

无论是99个100,还是100个99,加起来都是9900,牵强地姑且认为这是我们人生的总和吧,但如何设置自己的底数和指数,让人生的意义价值最大化?从99¹⁰⁰>100⁹⁹似乎有点儿启发。

如果底数是我们体验自己的人生数值,指数是我们可以体验到其他的人生数值,那么,重复99次自己百分百的人生就足够了,多一分有关其他的人生体验明显要丰富充盈太多。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所以我们会在有限的生命长度里主动去拓展生命的宽度,这个宽度开拓的方式有许多,直接或间接地去学习、去感知、去体验......

2

文学是以发现美为己任,我们既然可以到山水中去体验美感,体验雄伟与秀丽,险绝与舒展,激越与恬静,为什么不可以到人物的群山中去寻找体验呢?体验他们的创造与失败、奋斗与牺牲、欢乐与悲伤,其所得辉煌之美、深邃之美、悲怆之美,又更在对山水的体验之上。

——梁衡

余华就曾经说过,文学是一条比自己的人生长得多的道路。

3

文学的丰富,阅读的力量不可小觑。感同身受体验书本中他人的人生,发自内心的共鸣,有多少的人生悲喜,有多深的感同身受都考验着不同人的同理心,不论读者还是作者,考量的标准都是一颗敏感柔软的心,即便没有十之八九的”悲喜相通“,有十之一二也是极好的。

生活中体会到的感性若要奔赴笔端,散文家还得擅于捕捉意象,安排音调。

——余光中

4

我一直认为文学家们都是过着多种人生的人,他(她)们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一种人生,有的是自己的,有的是别人的,99¹⁰⁰>100⁹⁹是作家们将9900的这个人生总和值完美分配底数和指数的最优方法。

每一部作品都是在孤独中产生的,因为写作本身就是一个人的事,他人无法代劳,而这个过程就是享受孤独的过程。

读者是通过文字与作家连接的,那么读者需要主动去分配这9900的人生总和值,也需要遵循99¹⁰⁰>100⁹⁹分配自己人生的底数和指数,方能与作者同频,去浏览作家描绘出的不同人生,前提也是要在孤独中完成沉浸式阅读。

5

读到林语堂先生对孤独的解读,这位幽默大师用”稚儿擎瓜“写出的”孤“字,用”细犬逐蝶“画出的”独“字,顷刻感受到了一种越热闹越孤独强烈对比,轻松勾勒出了孤独的最高境界,每每读来都有不同的收获。

“稚儿擎瓜柳棚下,细犬逐蝶深巷中。

人间繁华多笑语,唯我空余两鬓风。”

孤独不同于孤单,它是一种独特直抵内心的感受,一种剥离当下的精神层面的折射;

孤独也不同于寂寞,它是更加厚重中沉默的精彩,寂寞就显得苍白单薄,喧嚣浮躁。

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才能享受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至高雅致,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便有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绝美宁静,这种清冽的孤独现世人可望不可即,但体验孤独却是可以实现的。

马尔克思在《百年孤独》中写道,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孤独是生命的一部分,坦然接受就好了,享受孤独,不辜负生命的质量。

人生是一场大的旅行,许多体验都是在孤独中获取的,经过一场又一场小的单程旅行,你会发现自己的变化,那些孤独之前的迷茫,孤独过后都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成长。

6

四月的周末,细雨无声,却将城市的夜魔化得十分炫目,霓裳镜头下分外妖娆,有多少赶路的人觉得唯美?有多少为生活奔波的人觉得凄美?都是当下的心境决定的,雨夜还是细雨纷飞,霓裳还是五彩斑斓.......

深夜办公楼里加班的灯光,穿透黑夜散发着宁静,黑暗中的人看见的是一束光,走进光里的人,看到的是丰富和具体的目标......

7

如何分配人生的底数和指数,让9900这个人生总和价值最大?

99¹⁰⁰>100⁹⁹,把底数分一点去指数那里体验一下人生的不同,数学和文学都做出了回答,前提是要耐得住寂寞,享受得了孤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