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晚自修笔记10 |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失败

2019-02-18  本文已影响3人  洁虹

晚自修笔记

作为美丽中国的准项目老师,我希望将自己的学习所得记录总结在此,既是留下足迹,或许回望时还会有新发现。做专业的支教,看更好的教育,保持终身学习。我们一起,育人、遇自己。

图片来自unsplash

前几期中介绍的纪录片《极有可能成功》(Most Likely to Succeed)受到人们的热捧。很多人看到后赞赏High Tech High这所学校的教育创新,羡慕那里的学生可以在跨学科的教学中进行知识融合,可以在丰富的PBL学习中锻炼能力并看见自己。而本期我们要讨论的一个细节,不是纪录片中酷炫的课程设计和展示,而是一个学生Brain的失败经历。

Brain付出了努力,却没能在学校展览上展出自己团队的机械装置。但是他并没有陷入“自我贬损”或者“逃避失败”的情绪中,而是进行自我检查、分析, 并作为团队leader向队员们坦诚自己的错误,承担应有的责任。而老师们听取他的回顾和反思后,也表达了对“失败者”的尊重、理解、建议和期待。最终Brain利用假期时间修改、调整,当他把装置放入到整个班级的齿轮,而齿轮徐徐转动起来时,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的动人。

我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在乎成功,但又是否做到了对失败的尊重呢?教育者们有多少人关心、热爱、拥抱学生的失败呢?又有多少人会专门在教学中鼓励、设计失败,引导学生从失败中学习呢?学生又如何从教育中习得具备面对失败的勇气,以及从失败中学习的能力呢?要知道,学生们在以后他们经历的面试中最常问的问题可是:“说说你过往的失败经历”。

1

“失败”在教育中缺位,这意味着它不被重视。我们都知道,一直被重视的是它的对立面,成功。但互为对立的成功与失败,难道不能相互转化吗?

我想从思维模式上说说这个问题。

在对成功的数十年研究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她在《终身成长》中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与成长型,它们体现了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

她认为,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

                                                                                                                     ——豆瓣读书

在讨论成功与失败关系的语境下,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来概括成长型思维,那就是: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

还是不忍心只用一句话粗暴概括。需要补充的是:成功与失败都有向内看和向外看的两面性,而成长性思维是前者——向内看,是更关心自己能否提高,而非关心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失败”在教育中的缺位,是成长型思维在教育中的缺位。我们太着急,我们只在乎别人的眼光。

2

在教育中设计“失败教育”,需要设计者放入成长型思维:考虑如何让学生积极地学习、挑战以及勇敢地面对障碍。

首先,是放入自己的思维中。

思维模式是可以传播的。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行动都会传递一条信息。父母、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信息,可能是固定型思维的:你的能力永远不会变,而我正在对你的能力进行评判。也可能是成长型思维的:你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人,我对你的成长很感兴趣。

而孩子们对这些信息的敏感和关注程度是惊人的。

注意哦,即便是一句赞扬,不同的说法,也体现和传递着你的思维模式。

“你学的真快。你真聪明!”

“看这幅画,孩子他爸,你看他是不是下一个毕加索!”

你自以为在传递鼓励的、帮助孩子增强自信的信息。但一个孩子从这些话听到的信息系却是:

如果我学东西不那么快,我就不聪明了。

我以后不应该尝试画更难的东西,不然他们该觉得我不是毕加索了。

孩子们当然喜欢被赞扬,尤其喜欢被赞扬自己的智力和天赋。但由这种赞扬带来的喜悦感只能持续很短时间,一旦遇到棘手的问题,他们的自信心就会消失,积极性也跌落谷底。

那该用什么来取代对才智和能力的赞扬呢?如果你已经读懂了成长型思维,想必已经猜到了: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夸奖孩子以成长为目标的努力过程——夸奖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学习、坚持不懈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达到的成就,但不能只说成就本身。例如:

“你的进步表明你真的为你的考试付出了很多努力。你反复阅读了材料,画出了重点,对自己进行测试。你的方法确实奏效了!”

对成功的夸奖如此,对失败的安抚亦然。要传递的是注重过程和成长的信息。

勉励孩子努力学习,不是挂一块“天道酬勤”牌匾在教室墙壁就好了,即使挂上去天天读一遍也不行。我们需要的是和孩子对话,要让孩子把努力想象成一种积极、有建设性的力量,而不是一个大累赘。

所以,当一个学生情绪低迷的时候,你是仍然安慰他摆正心态、努力学习,还是了解其抑郁的原因,并且真诚地和他一起探索走出来的办法?

3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接收的当然不只有老师传递的信息,还有父母的、他接触的其他人的和他自己的。

我们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桃花源,但我们可以尝试给孩子提供一份通过“失败指南”。

我期待,“失败指南”里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失败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失败”是你说了算,还是别人说了算?

一次失败,就等于以后都失败吗?

你希望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做主,还是自己做决定呢?

从失败中成长

导致这次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呢?

可以从这次经历中吸取什么教训?

重新启程吧

你的长处有哪些?短处有哪些?

哪些优点可以帮助你达到目标、获得成功?

哪些缺点可能成为你的障碍?

怎样才能更好地强化你的优点、改掉你的缺点呢?

如果有一些你无法改变的情况,你可以试试

改变你内心的想法?

争取改善一些条件?

制定通往成功的路线

请用“你”开头:你想要实现什么?

能不能把否定句变成肯定句?比如“我要认真上课”,而不是“我不要开小差”。

你的目标定得会不会太高或太低?

要和哪些小伙伴一起行动

友好的伙伴:你做得到!

活力的伙伴:尝试一下新东西吧!每天都要有进步哦!

懒惰的伙伴:不要做了,太累了,明天还有时间~

恶毒的伙伴:放弃吧,你永远学不会的!

自大的伙伴:你是天才,不用这么努力~

现在还会害怕失败吗

如果这件事没有成功/你没有达到目标,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吗?

最糟糕的情况是什么?

真的存在让你无法接受的失败吗?

是不是从每一次失败中,你都能学习到一些东西?

失败会给你带来挑战吗?

进步是不是需要你不断地挑战?

你希望自己进步,还是止步不前?

你不是只有一个人

你可以向谁寻求建议或者帮助?

你的偶像是怎样面对失败的?

现在,失败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是接受新挑战的机会吗?

是获得进步的机会吗?

是成功的垫脚石吗?

你现在还讨厌失败吗?

你会不会感谢失败?


4

前几天,和小伙伴们同桌吃饭时聊起一个话题:小时候总是被父母各种吓唬。“你不听话,就会被街上的疯佬抓走”“你不听话,半夜就把你抱去卖给人贩子”。长大了想起这些,就会很奇怪,为什么父母们都喜欢说这样的话。我不知道这些信息对自己的心理造成了怎样深层的影响,但总觉得是有影响的。

老师在学校里接触到的孩子,也许已经在用固定型思维看这个世界了。但作为一个希望施行“失败教育”的老师,你不能放弃你的学生。你的成长型建议一定会被孩子听到,尽管他还是会在意来自其他人的具有评判性的反应。

不要评判,只要教导,这对成人和孩子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具有成长型思维的老师,是热爱学习的,而教学是学习的绝佳途径。他们通过教学学习别人的思维方式,学习自己的教学内容,理解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终身成长》

邀你探讨:

1. 你如何看待“失败”在教育中的缺位?

2. 你认为我们应当如何在教育中设计实现“失败教育”?

3. 如果让你出具一份给学生的“失败指南”,你期待包含些什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