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意义
孔孟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都是强调要去学习,学习这个过程的意义。荀子曾这样说道:
荀子说学习没有止境,学无止境。青这种颜色从蓝中提取出来,但是却比蓝更青,水变成了冰,冰却比水更加寒冷。其实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能先天我们已经拥有一些固有的东西,可能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去改变先天的不足,或者可以将先天好的一面更加体现出来。就像老子所说的,球则得之,舍则失之。如果你要去学习自然就会去得到你想要的,朝向更高的境界,但是如果你舍弃了它,那么就会停止于此。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超越原有的形态以及认知,
荀子又说道,将非常笔直的木头用火烧之后可以编制为轮胎,让它变成一个圆形。就算太阳暴晒,他也不会再恢复原来笔直的样子,依然是圆形,因为他已经变成了这样。这也说明,如果我们通过学习自己的努力,达到更高的境界,你是不会再返回去的,因为你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已经成为了这样。
木头经过打磨就会变直,金被磨砺之后,就可以变得更加锋利。君子博学而每天反省自己,那么就可以看清很多事物,这样自己的行为也就不会有过错。如果我们每一天反省自己也可以说是打磨自己,那么我们就会看清,这个世界知道哪方面是对的哪些是错的,然而当你知道了,这些之后自然也就不会再去犯错,不会有过错了。
有一些东西是我们天生就有的,是我们认为无法改变的,但是他后天我们确实可以改变出去先天的事情。如果你的天性中有恶的一面,后天你就可以通过学习朝向善的一面,如果你的天性本来就有善的一面,那么也可以通过学习将善的一面更加体现出来,而不是让他被埋没。荀子所说的这一段论述的目的,就是要强调学习的意义。如果没有学习,那么我们可能只会一直维持自己的天性,自己的本性,不会去从中抽拔,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但是人之所以为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人们可以去改变自己自己先天的事情,动物一出生,他们就已经无法改变自己的天性,会一直遵守自己的本性,自己该要做的事情。但是人们就可以改变,通过学习。
而孔子孟子他们所说的学习又和荀子所说的学习有所不同,因为孔孟所说的学习是基于每一个人人之初性本善,天性就是善的,我们学习,只不过是要将这种善更加凸显出来,不让他被埋没。但是荀子他所推崇的是性恶论,人们天性就是恶的,要通过学习来朝向善的一面,从而摆脱掉自己恶的一面。孔孟是通过学习来更加凸显善,荀子则是摒除恶而向善。他们是有所不同的。但是最终他们都强调的是要去学习,学习的重要,朝向善的一面。
荀子的性恶论学习就是要摒除先天的恶而朝向善,如果不去学习,就会一直保持着恶。而学习的意义就是要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不断地朝向善,如此,每一个人的内心才会是善的,每个人的内心也才会是明亮的,整个国家也才会更加兴盛,有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