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一个人
读了李雪的这本《遇见一个人》,觉得这真是一本适合中国人的通俗易懂的心理学读物。我甚至奢望自己能在五年之后也能写这样一本书。
人,所有的问题落脚点都在自身,所有的伤害都不需要原谅别人,只要原谅自己就好了。我们可以选择爱一个人,也可以选择不爱一个人,即使他是我的亲人。很多人都在重复童年被对待的情感模式,却同时痛恨那个给过自己伤害的亲人“你怎么能如此对待我?”殊不知,不如放下,自己接纳被伤害的经历,也接纳自己的痛恨。当自己的情感被自己看见了,疗愈也就随之而来了。
从小我的父亲就没怎么管过我,因为在我初中毕业前,他都在外地打工,而他本身,也是个非常自私且不善于表达情感的人。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从来没有跟我们面对面聊天或者同时出去逛的。我已经不记得我是否渴望过父亲的陪伴,但我非常记得非常清楚我初中时在楼梯间见到男人的皮鞋知道爸爸回来时的厌恶心情。成年后即使我给爸爸再多物质上的东西,也换不回来如同我跟妈妈之间的亲密关系。对我来说,只有放弃追求这种亲人间的亲密关系,我才能放下,接纳自己对他的怨恨。
人们通过做父母改变自己的情感模式,最好的方式就是对待孩子的情感及时反应,及时抚慰,诚实面对,不躲避。
自从我做了妈妈以后,真的对孩子的哭声已经失去了免疫能力。半夜,不管我多累,只要女儿一哭或有声音,我立即醒了查看女儿的情况。不管老人或邻居怎么说“不能让你女儿这么娇气”,只要女儿哭,我都会抱住她。即使大部分时候女儿哭时我不说话,我也能清淅感受到女儿情绪的逐渐平复。从出生两个月后,除了断奶那晚哭了四十分钟,女儿每次哭的时间都很短,她能很快平静下来,因为她及时得到了抚慰,不需要长时间哭泣去获得关注或发泄情绪。
每个人都值得丰盛的生活,这种丰盛跟金钱是否富足没关系。它来自于内心对待金钱和生活的态度,你觉得生活紧巴巴,那么你传递出来给孩子的态度会让孩子紧张,孩子表达的购买欲望总得不到满足,他可能会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好的东西。
我记得我第一次带老公去见我的闺蜜时,她说,你怎么敢找这么帅的男生?你不怕他劈腿吗?我当时觉得这个想法很奇怪,虽然我只是觉得他不难看,但劈腿不劈腿跟长相无关,跟人品有关。我当然觉得他足够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配得到他。
所谓的“富养”女儿,在我看来,并不是说给她买一大堆昂贵的漂亮衣服。从物质上来说,带女儿去逛街时,当她看中哪件衣服或鞋子,即使她才刚一岁,我也会尊重她的意愿立即买给她。从精神层面来讲,我会让她尝试许多她想尝试的事情,比如拖地,擦玻璃,坐船,坐飞机,看鱼,读书,跳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