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027 梁文道《常识》
喜欢窦文涛主持的《锵锵三人行》和里面的部分嘉宾,于是看了其中嘉宾马家辉的书,又买了梁文道的书。
这本书是梁先生2006-2008年期间为《明报》《南方周末》《am730》牛博网等期刊或网站写的时评。
“时评”重在“时”,可是,书里的时评放在十几年后的今天,似乎一点也不过时。甚至,还让人有一种“今不如昔”之感。同样的文章,如果是现在,估计没有报纸网站不合时宜地刊登了吧。正如窦文涛的谈话节目没有了“锵锵”,只剩下了“圆桌”,现在“圆桌”估计也不好摆平了。
平时,为了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会收集和整理一些报纸的时评,最流行的就是《人民日报》的时评。但是,我总读不出语言和智识的美感。感觉这些时评如同政治解答题一样,又如同广播大喇叭铿锵有力的宣传誓言一样,不能入情入理入心。
各种宣传越来越步调统一听指挥了。我总觉得这和习总书记提的文化自信相悖而行,既然我们“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那就大开门户,有理说理即可,何必掩耳盗铃,贻笑世人呢?
“时评”更重在“评”,“评”得好,即使时过境迁,也可凭“理”而长存。谁能说鲁迅先生的杂文过时了呢?
梁文道先生的这本时评集,已经23次印刷,最近一次是2019年,比一些教学理论著作的寿命可长多了。这一方面说明梁先生书中的道理经得起,至少经得起这十多年的检验;另一方面,也说明梁先生评价的那些事经常出现。
如果时评总具有现实意义,那可真是现实的悲哀。
梁先生的文笔和态度很平和。可能我年过不惑的缘故了吧,不太喜欢那种含沙射影指桑骂槐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评论了,甚至屏蔽了朋友圈里好几位名声赫赫但具有这种鲜明个性风格的人物。现在自媒体时代,这种风格似乎越来越流行了。
在教育领域,吴非老师就是我喜欢的具有平和风格的大家。很高兴的,梁文道先生也是这样风格的大家。
于是,读完这本书,又下单买了梁先生的其他三本书《我执》《噪音》和《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