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二一五)临证谈三仁汤的主症
我们上一节其实都提到了三仁汤的主症,吴鞠通在三仁汤证中提到的主症有: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胸闷不饥,午后身热。一共四组主证。
在这四组主证里面,我们分别看一看,头痛恶寒和身重疼痛特别象太阳病,但是在临床所见到的三仁汤证,所表现的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往往要比太阳病的病症要轻(明显轻于麻黄汤证和九味羌活汤证),于是,我们能见到一些不典型的患者,经常诉说为自觉周身难受,全身不畅快。重了,就是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轻了,他就是全身不舒畅的感觉。这组症状是由湿热郁闭肺气,影响及肺主皮毛功能,导致表气不畅所致。
太阳病表气的气机出入障碍引起来的,实际上,三仁汤证的这一组症状,头痛恶寒,身重病痛,也是有表气的出入障碍引起来的。但是,相对症状要轻,于是往往病人表现的是周身不畅快的感觉。
我们再来看午后身热这一组症状,午后身热:是极容易被误诊的一个症状。只要一见到午后身热,相当多的医生最容易被理解为内伤病中的阴虚内热,并且相当多的医生用阴虚并对这一类病人进行误治,于是,吴鞠通特意指出“状若阴虚”。但是,不是阴虚。
胸闷不饥这组症状,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症状。临证指南医案:“脘闷”“脘闷不饥”、“胸痞”“胸闷不食”。这类症状较轻时,病者往往不会主动诉说,当医者问及时,多会说自己觉得胸部和胃脘部(心下)不畅快。往往病人觉得不是问题,于是,病人给医生对这一组症状提出来要少一些。
胸闷不饥这一组症状是什么引起来的?叶天士说是:肺气不得舒转,周行气阻。吴鞠通说是:胸闷不饥,湿闭清阳道路也。实际上就是湿邪闭阻肺气,肺气宣泄不畅引起来的。类似于这种症状,从西医的角度来说,很少会顾及到。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我们辨证或者是临床上我们一定要有意去问及。一但病人给我们描述胸部不舒服,那么我们的思维马上会转移到中医的认识和术语来。而不是病人说胸部不舒服,马上想到是不是心脏有问题,要不要做一个心电图。心电图没事,于是告诉病人,心脏没问题,肺也没有问题,这才反过来按胃病去了。不是的,病人提供的一丁点对我们都是有用的。
我们临床上经常把一部分表现不典型的对辨证及有用的症状给他忽略掉。然后反过来还很抱怨地说,病人不给我表现症状,我没办法辨证。只是我们在临床上有意无意的把这部分不典型的症状给忽略掉了,没有意识到,这是对我们辨证有用的。
一个老人来告诉你胸闷不饥,我们马上想到这个老人心脏会不会有问题,消化系统有没有问题,做个心电图,做个胃镜,说没问题,这一说没问题,我们反而忘了去辨证了,反而去安慰老人说没问题,这是现代好多中医院存在的最大问题,好多中医的大脑里都被西医给西化了。被西医的影响,有时候有意无意的,似乎被影响的太多了。
以上四组症状,是三仁汤常见的临床表现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