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漢书|车千秋,如何几个月之内成为汉武帝的丞相
丞相,位极人臣,不说一人之下,但最起码万人之上。
自古在丞相的选择上统治者都是绞尽脑汁,慎之又慎,而且要求丞相能力卓著,你看萧何忙了一辈子,任劳任怨,才当上丞相。
然而却有这样一个人,几个月就当上了丞相,而且提拔他的还不是什么昏君,而是开疆拓土的皇帝标杆——汉武帝。
这个人就是:车千秋。
01
车千秋其人
车千秋有几个标签:汉武帝时代最后一任丞相、史上最快当上丞相的人、车姓始祖。
其中“车姓始祖”这个就比较有意思。
看到“车千秋”名字的第一眼,大多数人会以为他姓“车”,其实不是,车千秋原本姓“田”,直系几代以上也并非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
他的车姓源于一个很小的细节:
车千秋为丞相十二载,年老之后只能做小车上朝,因其作为丞相名声比前后的同行都要好,所以子孙以车为姓。
说到底,就是子孙认为祖上有大官了,这样家族荣耀的事情怎么能忘了呢?要让其他人看到我们的姓名就知道我们很牛,上面有人,祖上阔过,是官宦人家。
其实车千秋的出身比较一般。
根据汉书里记载,车千秋最开始是汉高祖刘邦的陵墓守卫,只是在汉武帝晚年巫盅之祸之后给汉武帝提建议,阻止了汉武帝对巫盅之祸无休止的迁怒和追究,也缓和当时人人自危的局面,因此车千秋得到汉武帝的重视,开始发迹。
几个月之后,车千秋就升任丞相,封富民侯。
02
旬月之间,为相封侯
为什么车千秋能几个月之内就升任丞相这么重要的职位呢?是他能力出众吗?
不是,汉书上说:
“车千秋没有别的才能经术学问,也没有什么功绩和资历,只不过凭一句话使武帝醒悟到太子死得冤枉,旬月之间就做宰相封侯,世上未曾有过。”
直白的说,那就是车千秋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才能。
首先他是陵寝的守卫出身,虽然说不能以出身看人,但是,守了陵寝好多年了,汉武帝年轻的时候怎么就没有发现车千秋的才能呢?等汉武帝年老了,才冒出来,而且他的功劳还不是立功了,而只是劝说汉武帝熄灭了扩散追究废太子的命令。
但是以汉武帝强硬霸道的性格而言,不大可能因为一个无名小卒的劝谏就改变自己的决定。只是这个时候的汉武帝已经醒悟自己杀了太多的人,不能像壮年那样从心所欲,因此顺着车千秋的建议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
那汉武帝短时间内任命车千秋为丞相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包括以下两点:
其一:表达宽恕的态度。汉武帝需要通过提升车千秋的地位向臣子们表态,自己将不再对巫盅之祸穷追不舍,他的宽恕是会继续下去;
其二:进一步宣示对这个老大帝国的掌控力。年迈的汉武帝刚刚受到儿子的叛乱,一堆的臣子竟然选择跟从太子,而他自己年老体衰,他需要用这种独断专行的做法,继续强化自己皇帝的权威,为帝国的过渡做好保障。确保所有人对于皇帝的尊重,即使这个位置上坐的是一个孩子。
想一想,他的继承者将是一个8岁的孩子刘弗陵,他不能给继任者留下一个心怀怨恨的勋贵集团。
看看他留给儿子的托孤大臣:
车千秋,直上青云,根基浅薄而身居高位,只能依靠皇帝的看重,对车千秋的提拔能让他死心塌地的保护继任者,即使所有人都反对,车千秋这个既得利益者必须站在继任者一边;
张安世,酷吏张汤的儿子,汉武帝为张汤复了仇,而且还重用张安世,这是两代的恩情;
金日蝉,一个少数名族而受到破格提拔和信任的大臣,又一个孤臣般的存在;
霍光,汉武帝最钟爱的将军霍去病的弟弟,也是他提拔恩重的,为了保护霍家的声誉霍光必须忠君爱国,而且霍光也经历了汉武帝多年的考察。
所以,车千秋的升职是政治环境的需求,并非是以实际能力而得到汉武帝的认可。否则,一次成功的劝说就有当丞相的资格,那这样丞相本身也太廉价了。
03
功成身退的“佛系丞相”
车千秋并没有很好的才能,却能做12年的丞相,得以善终,对比他前几任而言简直是福星高照,运气爆棚。
首先,这得益于汉武帝的驾崩。
汉武帝后期的连续几任宰相李蔡、严青翟、赵周、公孙贺等都是下场凄惨,不得善终,其中公孙贺在被提拔做丞相的时候更是向汉武帝下跪,痛哭流涕说:“我才能不行,实在不能胜任,还是放过我吧。”
可见做汉武帝的丞相并不是一件让人欢喜的事情,风险太大了,假使汉武帝再多活两年,说不定车千秋就凉凉了。
其次,车千秋的善终还得益于他自身的“佛系”。
车千秋佛系到什么地步呢?属于那种:站在台上听相声的(捧哏)。
汉昭帝继位之后,霍光大权独揽,朝廷的全部政事都由他处理,车千秋从始至终都没有对霍光的处理提出任何异议。
作为汉武帝的临终托孤的大臣,车千秋全程都是“老铁666”。
当然,事实证明车千秋的“怂”是对的,当同为顾命大臣、霍光的儿女亲家上官桀和桑弘羊等人合谋想杀掉霍光,却最终被霍光一网打尽的时候,车千秋就是因为沉默是金,才得以“好好的”。
所以说车千秋的“幸福”丞相生涯,不是因为他做事更认真、能力更强大,而是因为他可以老老实实的做个菩萨。
车千秋从陵寝守卫做到丞相,用性命去拼了那一次对汉武帝的劝谏,搏出了一条金光大道。而后,在汉昭帝时代又能平静的承认能力不如霍光,平静度日。
有自知之明,但却能抓住时代给与的机遇,他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用普通智慧活出精彩人生的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