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公司办的活动没人爱参加呢
面向消费者举办活动时,商家恨不得所有人都来到现场参加,人水马龙才好。
面向企业内部组织的活动,无论是团建,还是集体活动,主办方肯定希望人来的多多益善。但是实际上总是事与愿违,来着寥寥无几是常态。
不过如果不是一个活动,而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只要有重要领导出席,一般参会人不用多提醒都会主动参加,除非极特殊情况真的来不了。
那就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大领导出席,不愁参会人不来;没有大领导出席的,任你怎么吆喝也没多少人来。
难道说,为了让人们积极参与活动,只有搬出领导这座大山来从所谓的权力上施加压力么。
一般提到活动没多少人来,我们都会说各种原因,比如大家都忙、领导也不来、活动有人不喜欢、天气太热没人愿意去、占用工作时间、占用休息时间等等。
我们可以列出很多理由来说明同事们或者领导为什么不愿意来,那么是否换个方式,倘若吸引更多人来,我们又该做什么呢?
不提困难、不提问题,只提解决方案。
可能这样一来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只要大领导来站场,一定人们争相踊跃参加的。真的如此么。
要想让人们来参加一个活动,我们一定要给他们一个预期,甚至一个惊喜。本来他们以为是去参观,结果却收获到一份跨部门联合的关系;或者比如以为是去做个团建,结果得到了一次身心放松的最佳方法。物超所值,才会让人们期待你所组织的活动,能够从活动中看到更深层次的价值,而不是可有可无、浪费时间,这才是组织者需要深度思考的。
同样三个小时,我为什么要把它交给你呢,给了你你又会给我们什么呢?
其实,如果站在领导层,他们更会做这样的思考,每天找我开的会很多、做的决策也很多、这些事都需要我亲自参加么,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哪些事情是不重要的,哪些事情是安排人就可以做好的。领导们更会习惯从如何驱动他人做事角度出发,既然指挥别人就能做,那么我就可以不做么,这才是领导。
所以,再办一个活动,首先是为什么办,可能有很多官方的理由,比如公司要求一季度组织一次、工会要求今年的活动必须抓紧办、比如为了提高员工业务文化生活、促进工作活力等等,这些都不是员工关心的理由。
玩是个理由,但是我为什么要跟你玩;
而如果活动不是为了玩,那么更要强调给他的价值是什么。
所以一个好的活动,最根本的就是你要给对方什么、你给的东西超过他们的预期了么,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只有当我们先抓住了对方的心理和诉求,并有针对性的设计活动,才会让他们带着新奇和期待来参加。否则只靠着权力、关系、指派的方式,只会让参与人硬着头皮去,完成了所谓的参与指标而已,这样的活动其实不参加也罢。
这也是我在《软技能》这本书里学到的一个技能,汤君健老师提到,做一件事不要总想着问题有哪些,原因有哪些所以才做不好,换个视角,如果把它做好,你要做什么呢。
希望以上分享对你能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