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未来已来

应对人类命运难题,或许我们需要创造新故事

2018-09-06  本文已影响7人  猫晓酱

作为尤瓦尔·赫拉利历史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今日简史》仍保持着赫拉利出书的高水准。对人类世界的深刻洞察,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大胆预测,还有作者一直秉持的质疑精神,为我们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

说起尤瓦尔·赫拉利,1976年出生的他被誉为青年怪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他最让人惊艳的地方在于,融会贯通各学科的知识储备。在书中,除了历史学之外,人类学、生态学、基因学等领域的知识信手拈来。

《人类简史》讲述了人类靠着想象力发家的故事,惊艳了众多读者;《未来简史》讲述人工智能瓦解了人类的故事之后的世界,为我们打开窥探未来的一个缺口;《今日简史》则聚焦于当下,试图探讨人类近期面临的主要问题:面对科技颠覆、战争、、恐怖主义、生态崩溃等威胁,人类要如何继续生存下去。

-1-科技颠覆,挑战全球盛行的自由主义

 

 关于科技话题,如果你阅读过赫拉利的《未来简史》,应该不会陌生。作者在《未来简史》中阐述了人机结合、生物工程、“万物之网”等话题,而在《今日简史》中,他则主要强调了人工智能AI对人类社会工作的影响,以及数据霸权挑战自由主义社会的公平原则。

自由主义的政治体系建立于工业时代,在历史的进程中击败了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成为今天大部分国家奉行的政治准则。自由主义在重视自由的同时,也学习了共产主义的做法,开始重视平等,于是出现了社会民主福利国家,既保障了民主和人权,又为公民提供国家出资的教育和医疗保健制度。

奥巴马指出一个事实:虽然自由主义那一套存在诸多缺陷,但在历史上的表现还是远优于其他方案。尽管如此,作者还是在书中毫不留情的指出自由主义迷失方向的现状: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出现了很多与自由主义故事背向而驰的做法:壁垒与防火墙再次大行其道、反贸易协议的力度日益加大······

2016年发生的英国公投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标志着自由主义理想的幻灭已经影响到了西欧及北美的核心自由主义国家。

赫拉利指出,我们现在面临着科技颠覆的危机,自由主义并不能为此带来答案。首先要谈的就是人工AI智能,在AI诞生之初,就有一种论调:AI和机器人会抢走人类的饭碗。赫拉利认为,随着AI的不断发展,将在人类社会中产生一个庞大的“无用阶层”,这些人不能工作为社会提供价值,只能依靠福利混吃等死,而工作和自由选择所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也将消失。

自由主义崇尚个人选择至上,而AI技术让我们在未来有能力操控人体内部的世界,但心智的复杂性超乎我们的想象,所以科技有可能大大扰乱我们的心智系统,甚至造成奔溃。

同时,AI获取了大量的人类数据,而控制AI技术的科技巨头明显会掌握这些人类数据。赫拉利认为,这些数据的归属将带来新的大问题:数据独裁。

有一种说法是:在当今的社会,只要上过网,自己的隐私就会被泄露。像谷歌、FaceBook、阿里巴巴、腾讯等商业巨头,手中握着很多人的数据信息。如果将数据国有化,可能会出现由政府主导的数据霸权:个人的思想和行动时刻处于国家机器的监视之中。如果让每个人都平等拥有数据,实施难度太大。

赫拉利指出,如何规范数据的所有权,是这个时代的最重要的政治问题。如果我们无法解决这个难题,有可能引发社会制度的奔溃。

-2-恐怖主义和战争,不要低估人类的愚蠢

 

说起恐怖主义,丛定义可以看出,“恐怖行为”就是要激发人类的恐惧,通过传播恐惧来改变政治局势。在我们以为恐怖主义是当今社会稳定的头号敌人时,赫拉利却说依靠暴力手段改变政治局势,并不容易。他还向读者呈现许多支持这一看法的数据。

有数据显示,自 2001年以来,全球因恐怖袭击死亡的人数累计为 2.5 万。与之对应的是,每年有125万人丧生于车祸,350万人的生命被糖尿病和高血糖夺走,7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

人类要求解决“恐怖主义”的呼声,明显高于后面这些问题。毕竟后者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事,而前者则能调动我们的恐惧心理,将我们玩弄于鼓掌。

实际上,恐怖主义在赫拉利的眼中,其实十分弱小,就好比一只苍蝇,想要摧毁瓷器店,却因为力气不够,只能飞到某头公牛的耳朵里嗡嗡作响。如果公牛因为恐惧而发狂,就会在瓷器店里横冲直撞。

赫拉利认为人类面对恐怖主义,容易反应过激。就如上文中的公牛一样暴躁易怒,反而正中恐怖分子的下怀。9.11恐怖袭击后,美国接连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将三个国家都拉入战争的泥沼当中。而恐怖分子仅靠一次恐怖袭击,就让三个国家付出巨大的代价。

面对恐怖主义,赫拉利给出的建议是:

[if !supportLists]第一,[endif]秘密打击恐怖组织网络;

[if !supportLists]第二,[endif]媒体保持客观,避免大肆宣传;

[if !supportLists]第三,[endif]将我们个人的想象力从恐怖分子手中解救出来,避免反应过激。

赫拉利认为恐怖主义是军事战略中的下下策,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又该如何看待战争呢?

21世纪以来,强权成功的唯一例子,就是俄罗斯将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联邦。这次军事行动的成功,让俄罗斯信心大涨,试图染指乌克兰,没想到战争激起的反抗特别强烈,更将乌克兰从俄罗斯的盟友变为死敌。虽说俄罗斯通过战争,巩固了作为大国的声望,但收获的仇恨和不信任也足够俄罗斯头疼的了。

赫拉利举出一个和平发展的例子:近20年来,中国维持和平,尽力避免战争,经济大幅迈进。反观俄罗斯,战争取得“胜利”,经济却停滞不前。

在今天,想在一场战争中取得绝对意义上的胜利,几乎不可能。这是因为,到了21世纪,依靠占领他国土地已经赚不到钱了,主要的经济资产是科技和体制的知识,而不再是麦田、金矿和油田,而知识是无法用战争来掠夺的。

尽管赫拉利强调了在21世纪发动战争已无力可图,但也无法保证绝对和平。因为人类的愚蠢,常常会影响某些大事的决策。即便是理性的领导人,也经常做出非常愚蠢的决定。

骂完了人类的愚蠢,赫拉利不忘给出建议,治疗愚蠢,办法之一就是做人谦逊一点儿。并且遵循人类自然进化过程中,养成的智慧和道德准则。这一准则,则是作者所倡导的世俗主义。世俗主义包括6个准则:真相、同情、平等、自由、勇气、责任。这6点也是现代科学和民主制度的基础。

-3-生态奔溃,一个“全球化”的危机

 

除了前文提到的科技颠覆和战争,赫拉利还提醒我们,未来几十年,人类还面临着一种新的生存威胁:生态奔溃。

地球微妙的生态平衡经历了几百万年才形成,而人类的活动正对地球造成破坏,如果破坏持续没有改善,不仅会造成大量的生物灭绝,还很可能会动摇到人类文明的基础。早在《人类简史》一书中,赫拉利就曾指出人类工业革命带来生态危机,并且警告我们:生态危机甚至可能威胁智人本身的生存。

如今《今日简史》重提生态危机,语气严肃而恳切,足以体现作者对人类未来的担忧。

生态崩溃,最具威胁性的当属气候变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得全球气温上升。依据目前精准的科学预测,除非我们在接下来的20年大幅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否则全球平均温度将至少上升2℃。到时候人类面临冰盖消失、沿海城市被淹没、沙漠扩大,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的不利境况。

对于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单一国家都无法应对,民族主义在此时难以立足。赫拉利认为各国不能以为自己主权独立,就可以各行其是,毕竟人类生存的一切都会受到地球上每个人行为的影响。

就算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把自己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低到零,没有其他国家的跟进,基里巴斯最后只能迎接被上升的海平面淹没的命运。

应对生态危机的孤立主义,甚至比核战争还可怕。因为核战争可能摧毁所有国家,所以所有国家都会努力避免核战争的爆发。但生态危机中的全球变暖,就可能使某些国家得利,比如说俄罗斯,随着全球变暖,西伯利亚的冻土变成世界粮仓也没有什么不可能。

随着孤立主义的盛行,有一种影响人类世界的思潮叫做“去全球化”。越是没有从全球化中获益的底层民众,对“去全球化”的呼声也就越高。应对生态崩溃的挑战,显然“全球化”才是大势所趋,这关乎全人类的命运。

赫拉利认为要有效推动全球化,不仅需要国家之间分工协作,还要在精神层面建立一个“全球身份认同”。为所有人类打造一个新的故事。

说到故事,就不得不说赫拉利的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看法:人类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是靠创造和相信虚构故事的能力。国家可以看做是人类群体共同想象的产物。其中判断一个故事是否真实,就看故事主角是否可能受苦,国家没有五官、双手、情欲,所以国家并非真的能受苦,拿刀刺向国家,国家也不能流血。

面对全球性的生态奔溃,国家这个想象出来的故事显然不足以解决问题,我们需要一个范围更大,影响更广的新故事,来跳出国家层面,站在全球化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至于新故事是怎样的,赫拉利没给出答案,看来还需要人类发挥群体智慧继续想象。

读完《今日简史》,我们或许会感觉赫拉利抛出的这些议题太过沉重,有的议题甚至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但也不要太过悲观,赫拉利正是出于对人类未来的关注,才会抛出这些问题,引发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参与到这个时代中的一些重要对话中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