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藩篱道德经》第六章 须凭玄牝立根基

2021-07-30  本文已影响0人  证通幢

第六章强调了“空”的作用,还是继续破除自己内心的繁杂,放空自己。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常译]道(谷神)是不会死的,它是玄妙的生殖万物之处。玄妙的生殖之门,就是天地的根本。它连绵不断似乎永存,万物用之也不会穷尽。

[我译]道并非死气沉沉的状态,它能创造一切,是生天育地的根源。让自己的心符合“道”、使之充满无尽的创造力,就要尽量保持思维毫不染着,有事时应事,无事时莫瞎思量。

[沉思]谷神,即山谷中的空无状态,比喻空灵的“道”。王弼的解释是“谷神,谷中央无谷也。无形无影、无逆无违、处卑不动,守静不衰,谷以成之而不见其形,此至物也”。

翻译过来就是,谷神是指山谷所容含的中空部分,它没有实体、没有障碍、甘处低处、安守寂静。山谷正是因为这中空而被称为山谷,因此,这个中空才是最重要的。

在老子看来,“有”是载体,而“无”是发挥作用,这也是“有无相生”的另一番道理。

引申到天地,万物是载体,但起着生养运化作用的是无形无相、无法言说的“道”。

我们类比一下现实也就很快明白这个道理,比如钱,它的载体是纸币,但能够购买物品是它所代表的价值。

那我们再考察一下“人”,肉体是载体,但能够主导发明创造、行动做事的是人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灵动莫测的“心”,才是人之所以为人、与动物相区分的根本。

让自己的心与“道”相合,灵动起来,神妙莫测、充满创造力,就要像道谷神一样空下来。

但,空心,并不是静如死水。

很多人觉得空心就是对外界一切不闻,特别是一些修行的人,以为“空”就是放弃觉知,静坐到像死人一样一无所知。其实这样的认识是不对的,人没有觉知又如何来应对外物呢?如果没有觉知就是道,那植物人岂不是早已证道了?

所谓的“空”,我们不说修行,只说日常修养,它只是让心放空,放下胡思乱想、纷乱的情绪、固有的观念。平时不想那么多,仅关注于当下,把眼前的事先做好。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不被个人情绪左右,不被固化的思维所拘泥,客观地看待事物,冷静的处理问题。在这方面,佛教的“正念”解释的最清晰,感兴趣者可以学习、实践。在道家方面,就是通过拳术、导引等手段加强个人对身体的觉知,进而增强对自我身心的觉察和控制。

我的人生曾遇到过一个很大的坎,当时整个人都处在慌乱之中,感觉人生不再有希望,想要伸手仿佛什么也抓不住,晚上睡觉也难以踏实。有一天,妻子陪我出去办事,我们在街边一个小快餐店要了一份饮料,想要休息一下。冬日下午的太阳暖洋洋的晒着,我手里捧着饮料,看着窗外的车来车往,突然感觉心里空荡荡的,脑子里仿佛一下空了下来,仿佛时间都停滞了……妻子突然悠悠地说“对,就是这样,懒洋洋的,你总是让自己太忙了”……就这样愣神了很久很久,再想起自己面临的“官司”,突然就释然了,心里也不再吃劲儿,脑子也理清了思路,没多久问题就解决了。

过了这个坎儿,我突然发现遇到事情的时候,让心放空下来真的很有用。让心静下来,仿佛就像接通了宇宙的能量宝库一样,很多灵感自然而然地就出现在了自己的思维之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