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结束,皆是序章。
这个周末自己抱着假装爱学习的心态参加了广州训练营,之所以说自己假装爱学习是因为:
1.我在课前完全没有预习。
2.课前作业我也是拿之前的储备模型侥幸通过的。
3.进了发现自己对创新模块的第一曲线、第二曲线、分形创新模型的理解非常肤浅与表面,几乎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我们最后没拿到第一的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我还不够强。
【什么是第一曲线?】
第一曲线是指技术、产品、服务、行业从诞生、发展、成熟到衰亡的过程,形如S形曲线;在很稳定的竞争环境中,经过了破局点,沿着第一曲线持续改善,是最好的方式,但最终会遭遇极限点。
破局点:破局点之前,曲线是下降的,只有打破破局点,才能进入正循环高速自增长的轨道里。
极限点:也称失速点,随着规模越来越大,无论如何曲线本身再也不能取得进步,最终会增长停滞,到达极限点。
【什么是第二曲线?】
第二曲线创新又称为非连续性创新,不是沿着原有S曲线的渐进的改良创新,而是从一条曲线转换为第二曲线,两者存在非连续性鸿沟。
【什么是分形创新?】
分形是指同一事物在不同尺度下具有自相似性。
第一条曲线本身也是由很多小的S曲线构成,其中一条小S曲线,可能会成长为新的第二曲线。
【我自己的人生处在S曲线的哪个阶段?】
在18年1月的时候,和一位在德国居住多年的朋友交流我的《2017年工作总结与展望》,过程中对方突然问了我一个问题:“你知道德国人每年这时候干什么吗?”
“干什么?难道和我一样做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吗?”
“NO!NO!NO!德国人虽然做的也是计划,不过人家做的是休假计划,人家把休假计划当成是人生第一件大事;别看德国人一般正常休息150以上,少数人还休息180~200天,即使这样德国人的工作效率是日本人的1.5倍以上!”
当时听到这数据,我差点惊掉了下巴!作为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虽然我对日本这个民族有愤怒的情绪,但我一直特别欣赏日本人的高效;瞬间感觉价值观都崩塌了。。。
整个人完全坐不住了,在原地转了N个圈,转圈的过程我问了自己几个问题:
过往这么多年你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还是生活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工作?
还是休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工作?
突然间感觉自己浑身汗毛都竖起来了,因为我看到自己从14年到18年1月,自己几乎所有休息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工作。
虽然在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过,完全是本末倒置呀!
印象中记忆特别深刻的一个场景:
一次和朋友一起吃饭,朋友突然问了我一个问题“米饭是什么味道?”
我一时语噻,我哪里知道饭是什么味道,我脑袋里想的都是事业上的事情,都是团队上的事情。。。
现在回看,毕业后到2018年那几年,我自己好像一个机器人,不管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我都是在不断机械地重复一件事:工作或思考工作的事,而思考本身也是工作的方式之一。
也就是在这里我才看到和选择相信生活才是工作的目的,进而在2018年1月创造了自己人生第一次年度休假计划。
2018年自己休息了一百多天,看得见的是收入不降反升,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小小的休假梦想,这期间赋能了身边很多伙伴和自己在乎以及在乎自己的人,还顺带了参加我们混沌多个大型线下活动;看不见的是自己整个人的情绪能量更加轻松愉悦了,还有遇见非常多有趣的灵魂。
从生活角度看,我觉得自己目前正处于S曲线的起步期;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才刚刚尝到生活的甜头,目前勉强算到了正循环的门口,虽然跟18年之前的自己相比有巨大的调整和进步,但还远远没到高速自增长的阶段。
看到生活才是工作的目的,看到享受生命才是生命本来的意义与价值,是我进化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会坚定地优化和执行自己的人生休假计划,并拟定与休假相关的个人成长计划,比如思考高难度问题,比如学习和组建自己的思维模型库,找到自己的第一性原理式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