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雍正登基夜杀邬思道这段戏,你看懂了吗
大家好,我是龙套夏一条。
公众号:夏君放映
《雍正王朝》改编于二月河的同名小说,演绎了清雍正皇帝一生的风雨经历。
电视剧将这位帝国统治者作为正面形象来塑造,着重展现了其励精图治的一面。
但小说作者曾公开表示,这根本就不是自己笔下的“雍正”。
扮演者唐国强也在一次采访中说,如果完全按照原著来刻画,那估计大家就看不到这部精彩的作品了。
言下之意,美化过甚。
虽然电视剧回避了雍正的腹黑和冷酷,但细心的观众还是能从很多情节上体会到这位皇帝的阴暗面。
今天我们就把“登基夜雍正欲杀邬思道”这段剧情做一个解析,看看什么叫“细思极恐”。
剧情概述
康熙驾崩后,雍正于畅春园继承大统。
老十三从宗人府放出后调兵护驾,雍正却匆匆返回潜邸与邬先生见面。
昨日还是主客,今时已为君臣。一个欲杀之灭口,一个要保全性命。
这一段对话,玄机暗藏,句句惊心。
雍正返回潜邸时,为什么邬先生不来跪拜?
雍正回到家中,问:“邬先生呢?”
下人答:“在自己屋子里。”
邬先生之所以躲着不出,原因有二。
其一,我们可以看到前来跪迎的都是雍正的家人,包括家奴。
这就是向雍正表明,此刻在这个院子里,邬先生依然把他当做四爷。
也就是说,邬先生不跪迎,这就是家人在等四爷回来。
也就是说,邬先生仍是“客”而不是“臣”。既不是臣,也就不存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下场。
其二,如果雍正要见邬先生,应该是“召见”,而一旦“召见”便不会被灭口,因为皇帝行正道。如果雍正前来找邬先生,那更不会被杀,因为岂有皇帝“探望”时草菅人命之理。
果然,雍正主动找到邬先生,这已经中了套路第一招。
雍正借口离宫,邬先生察觉危险
两人见面后,雍正说:“宫中不安全,回来住一晚。”
这明显是一个借口,而且并不高明。
因为十三爷调了五路人马前来护驾,那么潜邸和宫中哪个更安全?而且整个行动都是邬先生策划的,他再明白不过,这是灭口来了。
怎么才能保住这条命呢?
贬低自己,抬高雍正
雍正说:“你的名分,容朕再想想。”
邬先生用了“三不可”推辞。
其一,自己是残疾之人,有伤圣听。
其二,自己是犯罪之人,有损圣意。
其三,自己是阴谋之人,有贬圣德。
这三条有理有据,尤其是最后的“阴谋论”。
邬先生既把之前种种不堪之事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又把雍正推到正大光明的帝王高度。
既说明以前争皇位时干的龌龊事和雍正没关系,又表明现已为皇帝更不可行灭口之事。
以退为进,明哲保身,此为套路第二招。
动之以情,命在你手
邬先生跟了雍正十几年,除了看透他的杀伐决断,更是拿准了他的真性情。
于是颤巍巍地说:“一朝别离,皇上一定会想念臣,臣也一定会想念皇上。”
这就是在打情牌,但自己毕竟知道皇上那么多事,怎么办呢?
接着声泪俱下地说:“给臣一个既能吃饭又能让皇上找到的地方。”
意思是说,留我一条命吧,我就在你的视线里做一个哑巴。
邬先生非常清楚,雍正是一个“不愿被辜负”的人,这从后来的年羹尧事件便可以证明。
可若不想被负,则先不要负人,所以最后再来一个将心比心的感叹。
他用尽力气说:“全了我们君臣这段恩遇。”
经过一番慷慨陈词,雍正很明显心软了。
利用情感弱点,此为套路第三招。
十七弟允礼
张五哥叩报,十七阿哥等候觐见,此时雍正有一个看表的动作,说明这是他们事先约好的。
登基之夜匆匆返回,寻邬先生约十七弟。
能是什么事?只能是让这个小兄弟来动手灭口的。
这里我们先简单介绍下这位十七阿哥允礼。
他是康熙的第十七子,雍正的异母兄弟。因彼时未参与夺嫡之争,所以雍正对他还是非常信任的。纵观雍乾两朝,他都是身兼重任,最后得以善终。
观众比较熟悉的影视形象是《甄嬛传》中的果郡王。
说回正题,当听到允礼前来,邬先生是怎么说的呢?
他让张五哥回复:“正事找张廷玉处理,私事嘛,天子没有私事。”
何为无私?大公无私!
何以大公?正道者也!
这就是再次告诉雍正不要做灭口这等阴下之事,不符合九五之尊的地位。
晓之以理,骑虎难下,此为套路第四招。
看透雍正,审时度势
最后,雍正放了邬先生一马,让他去找田文镜。
之所以能够死里逃生,邬先生靠的就是上善若水任方圆、知进退,审时度势。
这在后来他与十三爷分别时说的话就可以看出。
“雍正杀邬思道”这一段非常精彩,细品之后恍然大悟。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重温一下,说不定会有新的发现。
我是龙套夏一条,欢迎关注我的简书和专题。
公众号:夏君放映
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