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故事读书

提案故事——博物馆,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

2024-03-27  本文已影响0人  倚新虎
提案者简介

南志秀,1934年10月生,富平县曹村镇人。先后任县政协委员、常委30余年,曾被聘为县检察院特邀检察员、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顾问等职。常年从事集报,多达4万余种,发表文章2000余篇,多次受到省、市、县级嘉奖。陕西《各界导报》《渭南日报》等新闻媒体曾报道其事迹。编著有《富平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曹村乡文史资料》《富平史志》《富平民间传说与随笔》《耕读夕拾》等著作。自办《中国集报文选报》25年,出刊130余期,为宣传推介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望湖楼

       1995年初,南志秀、王新安、程建鼎、孙廷楹等六名政协委员,对我县文物遗存、文物保护情况进行调研走访后,经商议联名向政协富平县八届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成立富平县综合性博物馆的建议》提案。

       富平置县已有2400多年历史,人文底蕴深厚,西周时属京畿之地。秦有大将王翦,明有御史杨爵、吏部尚书孙丕扬,清有抗英名将张青云,近代有爱国将领胡景翼,当代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等。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13处、县级52处,有唐陵5座,是全国唐陵最多的县份之一,这些众多的人文古迹为建立县综合性博物馆提供了丰富资源。

       南志秀等委员通过走访了解,富平古墓葬达300多处,散落在野外的珍贵石刻亦有数百件,文化遗址及古建筑也有十多处。特别是流落在民间的不少珍贵碑石,保护状况堪忧,有些甚至被制作成为生产用具(用来做捶被石、牲口槽、水渠衬底、房屋基石等),也给了不法分子倒卖和走私文物者以可乘之机。因此,成立富平县综合性博物馆对文物保护和传承意义重大而紧迫。富平老县城是全国唯一一座堑城,委员们建议博物馆选址放在堑城,以便开发保护。

提案答复

       富平县文化广播电视局接到提案后,经多次开会研究,认为建立县综合性博物馆很有必要,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基础设施,更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期盼。当年8月,文化广播电视局就制定出了筹建县综合性博物馆的意见及相关示意图。计划结合保护老城文庙成立县级博物馆,该处有全县保存较好的文庙大成殿,18间东西厢房及空旷的后院,还有10多间用来住宿的房屋等,对其改造后列展现有的1000多件馆藏文物。同时,还计划收集散落在民间的石刻文物,开辟一处石刻展出场所。

       由文体广电局成立筹建县综合性博物馆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由县政府拨款30万元,用于维修文庙大成殿,改造东西厢房以及完善各项建馆设施。

老城文庙大成殿

       经过维修改造,文物部门收存的历代主要文物及石刻列展保护于老城文庙。一件件文物就是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包含着富平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特别是有些碑刻内容记录着当时的历史事件详情。由于富平老城保护开发进程缓慢,能参观和接近这些文物的人数有限,但对文物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习总书记在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博物馆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纽带,在文化传承发展中承担重要使命和责任。

       为贯彻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富平县政府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不断推动文物工作与时代发展同步同向。在“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夯实管理基础,深入挖掘时代价值,不断深化拓展文物合理利用。现今,在望湖楼和藏书楼院内,老城记忆、历史名人、阿宫腔等展馆陆续建成开放,富平石刻博物馆建设也正在按计划实施。运用数字化赋能提升博物馆的管理和服务,利用多种平台建立起覆盖面广、层次清晰、类型多样的传播矩阵,使博物馆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不断得到提升。博物馆建设也必将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和推动社会进步赋能添彩,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倚新虎(2006年,南京)

倚新虎:陕西富平人,在西藏戍边23年,历任排、连、营、团级干部,荣立三等功五次。所撰写军事作战论文获全军奖,在军内外发表文章数百篇。现任陕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特聘专家、渭南市政协文史委员、富平县政协特邀文史员等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