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人鼠之叹”是源于什么典故?
人鼠之叹
感叹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悬殊。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使用示例】
作宾语;指人与人的差距
示例:看到贵族与平民,人们难免会有人鼠之叹。
【故事大概】
秦朝大臣李斯年轻时,做过郡里的小官吏。
一次,李斯上厕所见到老鼠争吃蛆,见到人来后仓皇逃跑。李斯想,这老鼠抓蛆吃又为何必如此诚惶诚恐呢?
又一次,李斯去郡里的仓库里,发现粮食堆里有几只大老鼠正在细嚼慢吞,安安稳稳的吃着粮食。李斯去赶它们,老鼠毫不理会。原来仓库里很少有人进来,所以老鼠没有半点恐惧感。
李斯看到仓库里的老鼠养尊处优,长得又肥又大,不禁联想起厕所里的老鼠,不由得感慨万分:同样是老鼠,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其生活竟有天壤之别!人不也是一样吗?同样的人,爬上去了就是贤君、君子,沦落下层就是愚民、小人!
李斯发誓,要做人上人。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也最终获得了成功,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对秦国统一六国起了很大的作用。
“人鼠之叹”多用来感叹世道不公平,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悬殊。
【李斯小传】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
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
秦王政十年由于韩人间谍郑国入秦,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逐客令”的典故也就是出于此。最后,李斯的上书被秦王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
李斯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李斯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李斯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李斯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