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第九行军篇,因地制宜才能无往不胜
《孙子兵法》第九行军篇,处军谨慎,因地制宜;兵之利,地之助。
其核心是,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的地形,设营布阵,指挥作战。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意思是说,大凡驻军宿营,以干燥的高地为宜,应避开潮湿的洼地;重视向阳之处,避开阴湿之地;靠近水草地区,军需供应充足,将士百病不生,这样就具备了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
在丘陵地区、河堤岸旁,必须占领向阳的一侧,且要背靠着它。这些好处,是得自地形的辅助。
地形在战争中起着重要作用。“兵之利,地之助,”强调用兵作战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战国时期的齐魏马陵之战,便是这方面的典型。其时,齐军在马陵成功地伏击了庞涓率领的魏军,除了采用示弱诱敌,以逸待劳之策外,与马陵道路狭窄,路旁为茂密树林、地势险要有很大关系。
熟知兵法的庞涓,本应对这类狭隘的地形有所警觉,不该贸然进入,而他利令智昏,贸然进军,导致丧军殒命。
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击败强敌曹操,除了采用火攻计外,与周瑜审时度势,巧妙利用地形作战有莫大关系。
当时,面对二十万之众的曹军,吴国有不少人劝孙权投降,唯独主将周瑜力排众议。
他说:“吴国拥有江南数千里之地,士卒精良。而曹操北方尚未安定,又弃长扬短,用骑兵在江湖密布的江南与我军争胜,这是用兵大忌。”最后,他向孙权保证只需精兵三万,就能大败貌似强大的曹操。
事实证明,周瑜正是充分估算地利因素对战争的影响,才有了赤壁大战最终的胜利。
带兵打仗要利用地形,企业经营同样要考虑地理因素。商家开张营业,首选地段便是都市的黄金地段。
便利的交通条件,使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及时推向市场,缩短生产和资金的周转时间。
西班牙马德里,有一家书店,刚开始营业时,生意惨淡。后来,书店老板利用大都市名流荟萃的优势,每天请著名作家到书店,召开茶话会、演讲会,向读者推荐、介绍好书,还举行抽签售书活动。
推出经营新招后,书店门庭若市,生意兴隆。每天开门前,顾客已在门口排队等候。
这正是,“兵之利,地之助”策略在商业中成功运用的典范。
地理条件是客观存在的。要注意开拓和挖掘有利的因素,也要分析和避免劣势的地理因素。抑短扬长,兴利除弊。
1864年,著名科学家诺贝尔,成立了他的第一家生产硝化甘油的公司。硝化甘油,是诺贝尔发明的新型高爆力炸药。开始,由于操作不熟练,生产过程中出现伤亡事故,诺贝尔的弟弟,和诺贝尔的助手都不幸遇难。
因为这些原因,工厂选址成了问题,几次选址都遭到人们的强烈反对。若是把工厂设在偏僻遥远的地方,势必增加一大笔运费开支;糟糕的是,当时的运输条件,无法保证运输途中的安全。找不到厂址,企业将无法生存。
苦思冥想后,诺贝尔找到了一条两全其美的办法。根绝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地理条件,诺贝尔买下了一艘船舶;他把工厂的主体部分安装在船上,并让船在城市外围的湖内漂泊。
水上工厂的建立,避免了人们的抗议和排斥,又省去了偏远地区办厂的负担。因地制宜建厂,何尝不是“兵之利,地之助”谋略的现实胜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