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情节,伤心的结局
看了一部法国电影《弥留之春》,影片讲述了男主角阿兰人近中年,出狱后一事无成的他只能回到母亲的家中。年老的母亲孤独而自律,对生活的细枝末节都会尽量做到整洁妥帖。他们关系生疏,在同一屋檐下的生活充满着看似不可调和的杂音。当阿兰辞去了垃圾分拣站的工作后,母亲批评他已经过了选择工作的时期,暗示他还坐过牢。脾气不好的阿兰内心很烦躁,开始朝母亲大吼大叫,本来母子关系就紧张,这下子矛盾陡然升级,他终于赌气离家。
图片来自网络为了让离家的儿子回家,母亲故意让家里的狗吃坏了肚子,儿子回来了给狗喂药。之后他们能坐在一张桌子上一起吃饭了,这个家多少有了一点温和。
一次偶然,儿子从抽屉里的文件中发现母亲竟然患上肿瘤。其实,在影片中母亲吃药、做核磁并从医生那里知道自己的病情在不断恶化,医生也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她早就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不想在以后的病痛折磨中了却此生。她找到了一家瑞士机构可以帮助绝症患者安乐死,她参加了安乐死协会并填写了表格。当协会人员来家里做最后确定时,阿兰看着母亲在确认有关安乐死的繁琐的条款上签字时,内心五味杂陈。
图片来自网络母亲为邻居做好了最后一罐苹果酱,完成最后一块拼图,整理好床铺,穿上最得体的衣服和儿子一起去往瑞士。在瑞士的一间小木屋前,一位满脸微笑的工作人员迎他们进去。母亲从容的脱下鞋半躺在床上,在服完防呕吐药后又看了看即将喝下去的药水,随后询问儿子自己是否已把家里的钥匙给了他,可见她的离去不是了无牵挂的。若不是绝症恶化的势不可挡,她是不会放心去死的。而此刻的儿子像一个懂事的孩子,眼睛不停地看着母亲、看着药水,那一刻真是令人心酸。
母亲平静的喝下了那杯带有橙汁般甜味的药水。在生命的门槛前,母亲忍不住握着儿子的双手亲吻着,“我爱你”,儿子抱着她“我也爱你,妈妈”,之后母亲便在昏睡中停止了呼吸。尽管弥留,却是春天,那一刻,我的眼泪还是没忍住。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这部影片中的母子俩人自始至终没有笑的表情,语言不多,拘禁在一种僵局里,压抑、隐忍,让人看得特别沉闷。但是,在慢慢吞吞的简单生活叙事中透着太多人文关怀和人性思索,。这就是典型的法国影片。
我觉得这部电影它的主题不是安乐死,不是亲人的沟通不畅,就是真实的普通人的生活。母亲和安乐死协会人员的对话:“您是否度过了美好的人生?”母亲说:“不知道,但这是我的人生”。这就是电影的主题!
最后说说关于安乐死,它是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去。安乐死一直是医学、伦理、犯罪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没人有资格判定它的对错。这真的只是关于痛苦无治的生命如何结束、尊严如何被保留的命题,应该说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当然,这还得是在允许安乐死的国家里才能有的选择。
图片来自网络我们都目睹过亲人、友人被绝症折磨,每天在剧痛和绝望中挣扎,生不如死。多数患者的家庭为了亲人能多活些时日而倾家荡产,一人得病,全家赤贫。我们听的最多的就是:人财两空。当活着成为一种灾难,死亡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当然,安乐死是双刃剑,用好了可以真正解脱病人的痛苦,用不好会成为剥夺病人选择生命权利的借口。目前在我国还不存在为安乐死立法的条件,但它,是我对自己暮年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