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坚持的教养,是一种隐形的溺爱

2018-02-01  本文已影响0人  皇皇Y

养孩子的心情总是起起落落,孕育的惊喜和艰辛抵不上出生后的开心和折磨,不时想着塞回肚子就好了。此愿望不可实现,那就期待娃长大一点,真的是越来越可爱,快乐大于烦恼,

结果长大过程中,熊孩子模式出现了:

妈妈叫他往东他偏要往西;

好心提醒他做什么,偏偏和你对着干;

好吃好玩的都买给他,熊孩子还不稀罕;

你越着急上火,他越在你面各种调皮捣蛋;

遇到不听话的孩子该怎么办?英皇教育有五点非常重要观念,要跟大家说

1.孩子说「不要」,父母不需要马上就妥协

教养上,要倾听孩子的情绪及声音,这绝对没错。但并不是事事讨好孩子,每件事都问孩子要不要答应~

你有没有发现,当你问孩子要不要?他总是10件事里面,有9件事跟你唱反调,而且跟你说”不要!”。

2.大人「拜托」孩子去做该做的事,大错特错!

“拜托!再吃一口好不好?”、”拜托!再多穿一件衣服好不好”、”拜托!赶快起床好不好?”,这些孩子本来就该做好的事情,根本不需要让孩子考虑(前提是父母非常明白自己的决定是正确且已经沟通的)。

不敢让孩子自食恶果的大人,最后一定是累死自己,孩子也学不会独立,最后是大人自食恶果。所以,当父母的一定要搞清楚,甚么事要尊重孩子,甚么事不要都让他们决定考虑。

3.孩子不可能每件事都做出正确的决定,所以需要听父母的

孩子怎么可能事事可以自己决定?但不管哪个年纪的孩子,都会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想要模仿大人的独立,做所有的决定。

4.孩子搞不清楚什么是第一位要做的事情,所以需要父母引导

孩子上了学以后,都会有想要做必须要做的事。例如”回家想要看电视”,”还没吃饭就想要吃糖果饼干”,”想要喝果汁不喝水”。想要的事总是比较舒服的,人的本能就是会先做想要的事。

但是,如果父母不能带着孩子分析,必要的事”写作业、洗手、吃饭”的重要性,或没先做的后果,孩子怎么可能搞得懂这个顺序?当然顺着天性,一直先做他想要的事,如何成长?这样一来,当然让你一直感觉到孩子的自我中心,这种没责任感的情形,当然是现在惯坏的教养所造成的。

5.父母的态度,让孩子决定要不要听你的

几位年轻爸妈在谈小孩真难教,不顺着他的意,总是暴跳如雷,花招尽出,都不能听大人的。

我很好奇这应该是2、3岁左右的阶段才会这样,但这些爸妈的孩子,都已经上幼儿园了,甚至有上小学了,继续听下去,发现大事不妙。

其中一个妈妈说:”叫他吃饭了,要先去洗手,问他好不好?孩子总是会回答”不要”,然后就讨价还价,叫爸妈用湿纸巾差擦一擦就好!我们如果再多一点坚持,孩子就生气。”

另一个妈妈说:”我家的也是,叫他回家后先去把功课拿出来,他就先开电视或玩玩具,他来跟爸妈要求,就十分钟就好,之后一定乖乖的写功课,然后就是无穷无尽的玩到被骂才勉为其难的起身,嘴里念着妈妈最讨厌。”

孩子得不到他想要的,会瞬间发脾气,这是在所难免的,因为情绪总是跑在理智之前,连我们大人也是一样。这时切记不要用情绪去教情绪,不然会失去教养的重点。

以前的人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点都没错。你订下了规矩,却不能有底限的执行,态度软弱,当然会被孩子骑在头上。你想把孩子教成什么样,其实决定权,都在于你面对孩子这些例行小事时的态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