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IT·互联网简友广场

精神前倾的状态

2025-08-20  本文已影响0人  恒之馨空间

“精神前倾”指一个人的关注点向外、精神生命的重心向前(向外)移动、后脚跟离地的生命状态。

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因为没有根、重心不稳,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抗干扰能力比较弱,容易焦虑,感受到竞争和内卷的压力,追求外在拥有(包括收入增加、职位提升、身份获得、领导认可等)来获得安全感,但因为参照的对象是外在的,即便拥有许多也不容易消除内心的不安全感,严重程度因前倾的程度而异。

理论上讲,“精神前倾”的程度受到外在环境(尤其是所关注和追求的事物)和重心位置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关注点向外但不聚焦,重心虽然向前偏移却没有与关注点重合。处于此种状态的人,念头散乱,注意力不集中,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既不能把一项工作持续做好而获得成就感,也不知道该如何做好,常常因为环境中的声音而情绪起伏,焦虑是常态。

第二种情况,如图3-3所示,关注点向外,因为强烈渴望而聚焦在一个点上,比如某个职位、某个在乎的人等,重心与关注点重合。生活中典型的例子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了孩子而活的母亲”或者“一个为了先生的需要而付出所有的太太”。因为太在意对方,心心念念的注意力全在对方身上,用自己以为对的方式为对方付出,却因为自己没有持续成长而并不能真正理解对方、读懂对方真正的需要和用适合对方的方式付出,让对方感受到的反而是控制欲和压迫感,因此很容易因为获得不了对方同等的回报或者正向的认可而感到委屈,甚至有瞬间崩溃的风险。

第三种情况,如图3-4所示。一方面,重心在自己的身心上,有作为成年人的自我存在感;另一方面,关注点向外,能够聚焦和专注,有自己的专业所长,会因为太在意所关注的对象而引发重心偏移,引发焦虑,却基本上不会有跌倒的风险。与此同时,因为基于外部的获取而获得安全感,容易感受到强烈的竞争压力,让自己处于与外部参照对象赛跑的状态,加速自己的身心消耗。

第四种情况。一方面,重心在自己的身心上,初步完成了自我的建立,因为在一个专业领域的长期专注和用心而有接通“心流”的能力。虽然不知道接通了哪里,接通的层次也有差异,却真实地体会过“全神贯注、如有神助”的超越自我的力量的存在。另一方面,关注点向外,因为环境的重大波动或者所关注事物的重要性而引发自己重心前移,心流中断,焦虑和杂念产生,导致身心的消耗。与此同时,因为自我感比较强,习惯了承担和掌控,所以会基于人设而对自己有强大的控制力,重心偏移的时候,外人不太容易感觉到。

总体而言,无论一个人的外在呈现是“没有自我”“能力赶不上愿望”,还是“在意与他人比较和竞争”“追求掌控力”等,本质上都是“向外求”的不同表现。只要习惯了“向外求”,精神生命的状态就容易出现重心前移。

而长期精神前倾既不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个人的进步和成长,并且容易使人陷入“因为追求而焦虑→因为焦虑更不可能实现追求→因为无法实现追求而更加焦虑”的恶性循环。

随笔/恒之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