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真的喜欢喝酒,他也是真的寂寞
杜甫写《饮中八仙歌》,把盛唐时长安城内因酒而闻名的八个酒鬼,用轻松戏谑的方式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其中描写李白的是“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所以,李白是诗仙,也是酒仙。
历史上酒鬼排名,李白说自己是第二,怕没谁敢说第一。他一辈子,喝酒是主业,写诗只是喝酒的副产品而已。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喝到酒馆都打烊了,还不愿意回去,爱喝到什么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即便喝到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这对酒的痴情劲,估计也没有谁比得上。
李白是真的喜欢喝酒,他也是真的寂寞“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就差说一句,我李白不爱酒,我还是李白吗?喝到这种理所当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程度,更是没谁了。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喝到哪儿,醉到哪儿,就睡到哪儿,这样的状态,完全就是以酒为家了。
试问,谁能比得了他?
余光中有一句写李白的诗说的最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关于他喝酒的故事很多,最著名的就是喝醉了让高力士给他脱靴子,杨贵妃还亲自喂他喝醒酒汤,喝吐了,唐玄宗还亲自帮他擦嘴。这些事都不是一般人能干出来的。
喝酒多,酒肉朋友也多,三教九流,王公贵族,只要有酒,什么都不是问题,什么人都可以一起喝。后来有幸成为翰林,也是得了宰相酒友贺知章的举荐。
李白留存的近千首诗里,写到酒的有近四分之一,酒和月是他最常用的意象。
喝酒是他的生活常态,而酒也揉进了他的灵魂。
但是,他不喝酒又能干什么呢?
相传李白是太子李建成的后代,生在西域,长在四川,成年后开始四处游荡,放浪形骸。他肯定有自己的抱负的,无奈出身问题,没有办法参加科考,即便再有才也没用。
李白在《行路难》里写到:“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正喝着酒,心一下就空了,该是多么沮丧和无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和月亮、自己的影子喝酒,这是寂寞到了何种境地。
栖身荒野,一个人喝酒,肯定免不了会感慨“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一个人要无聊到什么程度,才会问出这个问题呢?
即便是月亮也不是天天都陪着他**,没有月亮的时候只能,“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可见,他是多么寂寞、空虚、冷。
李白一生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
1.二十四岁之前,在蜀地求学问道;
2.二十四岁到三十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3.三十岁到四十岁,结交王公贵族,进赋献诗,谋求上进;
4.四十岁到五十五岁,受玉真公主和贺知章举荐,受命翰林,但行为失当,引恨他人,自放于江湖;
5.五十五岁到去世,安史入幕,又因永王之乱受牵连,发配流放,颠沛流离,寄人篱下,而后溘然长逝。
年轻时,血气方刚,身边的人多,寂寞不会太明显。
但而立之后,他也不得不为自己谋些出路,由于家庭的缘故,不能应常举和制举以入仕途。只好结交权贵、逢迎贵人、给皇帝进赋献诗,但始终都没有回音。生活不富裕,想喝酒只能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或者“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月下独酌时,不得不慨叹《行路难》、《蜀道难》,只能安慰自己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好不容易进入圈子,却被当花瓶,完全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喝多了,想想自己的状态,只能发发牢骚,像阿Q一样喊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或者自我安慰说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最后只能“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晚年,壮志之心未死,却更加艰难,幸好大难不死,时过境迁,心境也不一样,倒有了年轻时候的状态,才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志不能酬,穷困潦倒,虽不至于像杜甫那样风餐露宿,但也一直是寄人篱下,始终不能如意,这应该是他寂寞的原因。幸好他还有很多朋友,有那么多人陪他喝酒,即便没人陪,他也还有心情陪着月亮。
他诗里用夸张手法描写的那些艰难险境,都是他生活中真实感受的浪漫体现。这些“难”、“苦”、“狂”,都是他的寂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人生没有出路,就只剩下酒了。
正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李白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是个浪漫的人。人生于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即便有才如李白,也只能自己承受这如山般的寂寞。我等俗人,就更需要保持心态,继续暗夜前行了。
李白是真的喜欢喝酒,他也是真的寂寞